溪口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文昌閣

文昌閣占地理位置之優勢,成為溪口鎮上風景最優美的地方。它位居武山南端,剡溪之濱,南望溪南山色,俯視三里長街,八面臨風,一派大好風光。 文昌閣一樓為會客室,二樓是蔣介石、宋美齡的臥室和起居室。文昌閣初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因閣內供奉首奎星,故又名“奎閣”,有“奎閣凌霄”之稱,是清代溪口十景之一。1924年重建,至次年建成面積50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為蔣介石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蔣介石把它取名為“樂亭”并作《武嶺樂亭記》來描述其美景。1927年蔣宋聯姻后,曾攜宋美齡來此小住。“西安事變”后張學良將軍被軟禁在溪口雪竇寺前,曾在此被暫囚數日。1939年12月12日,文昌閣被日機炸毀。現建筑為1 ... 查看詳情

雪竇寺

雪竇寺全稱雪竇資圣禪寺,歷史悠久,晉時開山時叫“瀑布院”,已有1700年歷史。公元999年北宋真宗敕賜“雪竇資圣禪寺”寺額。南宋寧宗時,評定天下寺院等級,雪竇列為“五山十剎”之一。宋理宗趙昀御書“應夢名山”,遂有“應夢道場”的盛譽。雪竇寺歷經五毀五建,“文革”期間遭拆毀,僅存東廂房。現在的建筑是1986年4月重新修復的。雪竇寺外,首先可見山門上的題字“四明第一山”,由蔣介石親筆所書。1927年8月,蔣介石第一次下野,來雪竇寺拜佛求答簽,當他抽到“飛龍升天,騰驤在望”的上上簽后,十分高興,馬上在雪竇寺住了11天。期間方丈朗清邀他題寫山門匾額,蔣介石欣然題寫了“四明第一山”五個大字。山門內有兩株大樹 ... 查看詳情

蔣母墓道

牌樓是進入蔣母陵園的第一站,石碑坊為四柱三門式。中門上刻著“蔣母墓道”四個字,所以從這里到蔣母墓統稱為“蔣母墓道”。 從石碑坊到蔣母墓,是一條長668米的卵石路,兩旁松林夾道。行約300米,有一座亭子,跨路而筑,形狀很象古代書生的方巾帽,據說蔣介石每次回來祭母,到此必下轎步行,以表示孝心,因而此亭被稱為“下轎亭”。 從墓廬上行168米,即為蔣母之墓。只見墓穴正中扇形應欄上刻有“壼范足式”四個大字,系孫中山親筆題寫。壼,壺字多一劃,讀坤,意思是宮中之路,代表女性;范是模范;足是充分;式是榜樣。四個字連起來的意思是“女中的模范,完美的榜樣”。 橫式墓碑“蔣母之墓”,也是孫中山的親筆所書。 ... 查看詳情

蔣氏宗祠

祠堂門口牌樓上的橫匾“忠孝傳家”四字是蔣介石的親筆所書。宗祠分前后兩進,總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前進為新祠堂,由蔣介石在1930年出資建造,新祠堂東廂房內陳列了有關蔣氏宗祠的歷史資料,還展出了由國務院臺辦、新聞辦、聯合制作的臺灣知識圖片,系統地介紹了臺灣歷史、兩岸關系、中國共產黨對臺的方針政策等內容。后進為老祠堂,清康熙五十五年重修,戲臺與中門相連,重檐歇山頂,螺旋藻井,蔣介石曾在這里祭祀祖宗,宴請族人,翻閱宗譜,觀看演出。蔣介石的胞兄蔣介卿、元配毛福梅喪事也在此舉行。蔣氏宗祠是溪口蔣姓進行宗族活動的傳統場所。祭祖、慶典、嫁娶、出喪等都在此舉行。門票統票門票價格為185 ... 查看詳情

小洋房

1937年4月,蔣經國從蘇聯留學回國,蔣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讀,一邊補習中文,研讀曾國藩家書、王陽明全集和“國文遺教”等著述,一邊讓他撰寫《旅俄報告》,反省在蘇聯留學時打下的紅色烙印,給兒子“洗腦”。蔣經國在日記里記敘為“涵齋”,略帶調侃地把它比喻為“修練身心、增加涵養的書齋”。蔣經國住讀時,樓上東面是臥室,西面是書房,中間是會客廳。小洋房還住過蔣介石的外籍軍事顧問端納,侍從室主任陳布雷等。大家可從墻上的陳列照片了解到這所房子有關的情況。小洋房一樓里進有一塊“以血洗血”的石碑,講述了蔣經國母親毛福梅遇難的歷史。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溪口,毛福梅在豐鎬房后門口不幸被炸塌后墻壓死,蔣經國聞訊 ... 查看詳情

玉泰鹽鋪

玉泰鹽鋪為蔣介石祖父蔣斯千1871年開設,后由蔣介石父親蔣肇聰繼承。蔣肇聰去世后兄弟分家,鹽鋪歸蔣介石的胞史蔣介卿經營。1919年,蔣介卿外出謀事,鹽鋪關閉。現有樓房三間,平房三間,以及廚房、廁所等附屬建筑。蔣介石出生后,鹽鋪曾兩次失火,一次遭受白蟻腐蝕。現存建筑為蔣介石在1948年改建。大門為石砌框架,門額上書“清廬”二字,大門西側界墻刻著蔣介石題寫的“玉泰鹽鋪原址”六個大字。玉泰鹽鋪是蔣介石的出生地。據宗譜記載,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農歷九月十五日,蔣介石出生于玉泰鹽鋪樓上。門票統票門票價格為185元,有效時間為二日(包含景區交通費20元,及蔣氏故居景區、蔣母陵園景區和雪山景區門票165 ... 查看詳情

武嶺門與武陵學校

武嶺門在1929年前還是個小庵堂,蔣介石的母親篤信佛教,常到這里念經拜佛。1930年被蔣介石改建為三間兩層的武關式城門建筑。 門額兩面都鐫“武嶺”題字,正面為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所寫。背面是蔣介石親筆手書。武嶺門內,只見三里長街與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園,仿佛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武陵”景象。武嶺路三里長街就是蔣氏父子從小生活的故鄉。 武嶺學校占地90余畝,環境一流,設施俱全,有教學樓、宿舍樓、圖書館、操場、餐廳等組成。武嶺學校自創辦以來,備受蔣家青睞,1932年起蔣介石自兼校長,宋美齡、蔣經國、蔣緯國都是校方董事。 武嶺學校禮堂,是學校的主要集會場所,據說重要活動 ... 查看詳情

中旅社(張學良幽禁地)

1936年12月12月,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他們把蔣介石在西安軟禁了13天,逼蔣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蔣介石組織軍事法庭判了張學良十年徒刑;接著給予赦免,交軍委會“嚴加管束”,對張學良實行了無限期的軟禁。這樣,溪口雪竇山成了張學良將軍的第一個軟禁地。室外庭院,有一尊張學良站立銅像,一身戎裝,英姿颯爽,那氣宇軒昂、大義凜然的神態仿佛就在眼前。進入室內,房子朝南三間,是張學良的用房。從里到外,依次為臥室、書房、會客室。朝北幾間為特務隊長、張學良的副官、護士等人住房。對著大門的那一間是中旅社經理錢君芷的臥室。張學良在雪竇山期間,這幢房子前后都有特務放哨,雪竇 ... 查看詳情

民國大雜院

民國大雜院所在的剡溪南岸是浙東民俗文化的搖籃。“酒旗戲鼓溪南市,多少游人不憶家”,是晚清時期繁華溪南的真實寫照。蔣介石幼時常戲耍于此,留有諸多足跡,故一度被譽為是蔣氏的“龍興之地”。這里有中國國民黨大量內部圖文資料及蔣宋的珍品展覽;而七十二賢授教場、甲子殿、羅漢堂等有關儒、道、釋的塑像,生動地詮釋了中國三教文化的深邃內涵;在“曲藝雜壇”的演藝廳里,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曲藝精彩紛呈;回廊式傳統作坊街內,就是一部活版本的《天工開物》。民國大雜院坐落于國家級重點風景旅游區溪口鎮,與蔣氏故里“豐鎬房”隔溪相望。民國大雜院在當地政府部門、臺灣有關文史部門、對臺辦等單位的大力支持關切下,大量征集了失落民間的 ... 查看詳情

武山廟

武山廟始建年代無考,但至遲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此廟曾作過一次修繕。現在建筑分前后兩進,東西兩廂廊廡,中間為開井戲臺,后進的前廊設有盤龍石柱。其中戲臺和盤龍石柱,別具風采,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為行家所稱道。2006年,武山廟以“清代中葉江南廟宇建筑風格強烈”之特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蔣介石一家對武山廟有著特殊的因緣。清末,蔣介石之父曾被推選為廟首,執掌廟產的日常管理。蔣父召集五姓族長,對武山廟作過一次大規模擴建,奠定了當今規模。民國初年,這里興辦武山小學,1916年蔣經國在此啟蒙。蔣介石也曾出資修廟,并多次入廟許愿、求簽,把武山廟菩薩視為自己的精神依托。武山廟坐落在武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