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天氣預報

19 ~ 30℃
多云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潮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白雀寺

白雀寺位于饒平縣柘林鎮北約1千米,始建于南宋,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重建,原名柘林寺。該寺為兩進院式,土木結構,前座供奉觀世菩薩,后座供奉西方三圣,寺里珍藏有明代浙江天幢寺主僧德祥和尚所繪制的十八羅漢像和明代鑄造的千斤銅鐘。“白雀寺”的傳說未游風吹嶺,先到白雀寺。這古寺很有傳奇色彩,在山門前,先見一石亭,內有題“心田”二字的碑碣,顯得別具風采。相傳這寺始建于南宋末年,因坡地石林似樹,初命名為柘林寺,幾經興廢,到明萬歷年間,柘林駐兵備守岳同和寺僧如蓮重建,當時請到謫居大埕所當鹽官的刑部侍郎蔣厚傳題寫寺名,恰好一只纖麗的白雀飛臨殿頂。啾啁鳴叫,蔣即興用雞毛題書為“白雀寺”。佛寺規模不大,主體只有 ... 查看詳情

甘露寺

甘露寺,據《明一統志》所載于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7)始創,而民間相傳有孝子廬墓而甘露降故名,自宋就奉佛。明、清、民國有修建,1984年起重修。以其天然大石室冠潮汕和石壁鑿造大型彌勒像之奇特壯觀,而游客不絕。1986年6月獲登記開放。甘露寺寺門由三塊品字型的巨石疊成,“玉簡書院”、“甘露洞天”,的題刻依稀可辨。佛寺上蓋是一塊凌空飛出的底平如削的巨石,蔚為奇觀。全寺約600平方米,分為3個部分。剛進,石刻“萬歷四十八年(1620)潮州知府賈口口助銀所修”。立有兩大金剛像,旁有韋陀菩薩立像。過之,是大雄寶殿,主奉釋迦牟尼佛,兩旁十八羅漢金身。頂部石板,刻著青色的“威靈保障”四個大字楷書。下擺 ... 查看詳情

古大土庵

古大土庵位于廣東省潮州市中心府內倉城區,是潮州古城的一處佛教道場,也是潮州一處很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古跡。目前庵中尚保存有七八塊清代重修的碑記石刻,可供稽考溯源。據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的香火碑記。推斷該商為明代大德高僧侶建。庵里現存的其他碑刻表明,清康熙元年(1662年)至光緒十九年(1893年)的200多年間,經數任州官重視,由歷屆高僧拓建修茸。還添筑照壁,改建佛殿,疏浚溝渠。清光緒三年(1877年),潮州知府劉桂年還親自題“右大土庵”匾額。高閣塑一尊10米多高的觀音大士圣像,兩廊塑觀音十八化身。高閣定名慈恩閣,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閣名,修復后的古大士庵,比往昔更加軒昂寬敞,更顯 ... 查看詳情

叩齒庵

叩齒庵在潮州市區下西平路道后巷。原名濟生庵(又名大隱庵),始建于唐代。清咸豐林大川《韓江記》載:“叩齒庵在城南書院左,即韓昌黎大顛至郡所住處也”。庵內大顛堂額寫:“聰明宏博”四字。中為大雄寶殿,階前有兩古榕,不假泥土,騎階前石而生,呈黑鐵色,極其古致,據說已有數百年歷史。宋廣東轉運判官周敦頤留堂壁云:“退之自謂如夫子,原道低排佛老非,不識大顛何似者,數書珍重更留衣。”叩齒庵的傳說相傳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韓愈因諫迎佛骨觸怒了憲宗皇帝,被貶到潮州任刺使。到達州治那天,下屬官吏、全城百姓夾道歡迎。韓愈看到百姓如此熱情,十分激動,突然前面一個和尚朝他馬前走來,那和尚本也英俊魁梧、且臉方額闊,遠 ... 查看詳情

青龍古廟

在潮州韓江大橋西端南堤上,廟門東向,先前稱安濟圣王廟。據宋代沈存中《彭蠡小龍》記載,青龍古廟建于北宋,安濟靈王是北宋神宗趙頊(1068年即位)封的。又相傳諸葛征蠻,蜀漢永昌太守王伉守城捍賊,歿為神明。明萬歷十七(1589)年潮州海防同知施所學重修青龍古廟鎮水患,奉入王伉神像,號安濟靈王,自此,王伉就成了安濟圣王。另尚有一傳說:北宋仁宗皇佑年間,廣源州依智高僭稱南天王,改元景瑞。由于廣源地連潮州,故叛軍依澗據險,皇帝趙禎派楊文廣來平南蠻十八洞。宋軍行軍沿江南下時有青蛇附于舟上而征途順利、征戰皆捷而諸洞俱平,班師時楊文廣奏知宋仁宗。趙禎便封潮州青蛇為“安濟靈王”。先前的青龍古廟也需從南堤上東下進廟門 ... 查看詳情

松林古寺

松林古寺位于意溪鎮郊松林峰山麓。寺雖廢而靠山雄偉,兩邊山脈宛延環拱山門,狀似龍象護寺;寺前湖泊如鏡,橫堤護基:遠觀江山名城盡收眼底。松林古寺創始未詳,也未知何時而廢。“文革”期間開東溪時在廢寺低洼處出土一韋馱菩薩石像及圓形石座,上刻“開山會堂和尚”六字,鄉民因之以“開山”又稱寺名。據專家考證為隋唐以前石刻文物,故知其歷史之悠久也。1993年5月適逢林希炎、柯紫蓉伉儷陪師宏生大和尚來寺朝山禮圣,見寺山氣魄非凡,樹林婆娑。寺雖廢而靠山雄偉,兩邊山脈宛延環拱山門,狀似龍象護寺;寺前湖泊如鏡,橫堤護基;遠觀江山名城盡合眼底,美不勝收。隨后獨資捐建普同塔三座,功德堂等,現已落成使用。昔有潮郡名人對此留待詠 ... 查看詳情

泰佛殿

泰佛殿位于東山路慧如公園對面山麓,泰佛殿門額書“開元寺泰佛殿”。泰國的寺廟有泰國藝術博物館的美譽,在名城潮州建成的這座仿泰國云石寺的建筑物,極富泰國特色,重檐多面式屋頂裝魚鱗瓦、封檐板裝向上的黃色圖形,柱頭翹角是龍鳳呈祥之意,山墻的裝飾、門窗的頂尖形集中了泰國古代的造型藝術,充分體現了雄奇、精巧的異國情調。對于潮州人,足不出國就能領略異國風采;對于僑居泰國的潮人更有一番情趣。大殿正中供奉泰式釋迦牟尼佛,稱清拉佛像,尖頂毛發的裝束與開元寺漢傳釋迦佛大為不同,為螺旋火焰裝。這尊高3米,重1.5噸的青銅佛像,表面貼金箔,稱為金佛。墻壁四周是圖畫“佛陀的故事”,主要是講述釋迦佛祖的出生,得道成佛及涅磐的 ... 查看詳情

孝禪寺

孝禪寺,在意溪鎮頭塘村,清代順治18年(公元1661)潮州知府吳穎、海陽縣知縣王運元、郡人梁應龍、謝元汴、翁如麟、蔡元同、高僧澄心建,命名孝禪庵。康熙年間(公元1661-1722)郡人太史楊鐘岳建前座。抗日戰爭時,庵已殘破,香火斷絕,1982年潮城善信略事修葺,并於前座塑觀音像,后座塑華嚴三圣;1988年澳門鄭士彥捐資重建大殿;1990-1992年潮州城中眾善信續捐建兩廂巷,分別為祖堂、齋堂、僧舍、庫房,易名孝禪寺,寺前再建放生池、照墻,已具一定規模。住持釋性清。寺中文物有寺后石壁刻有清初知府吳穎(即吳見末)郡候詩,今已模糊,又有寺后山腰已圮普同塔一座。門票門票:無需開放時間:8:00-18:0 ... 查看詳情

古府城墻

古府城墻于宋代已成規模,至和初年再筑土城,紹興年間又以石砌、紹定、端平年間先后大規模增修筑建,形成了外廓內城并繞以城濠的完備格局。由于朝代的更迭,戰火的破壞,元末明初已是破爛不堪。明洪武(1379年)又全面修建府城墻。據史料記載,潮州古城墻先后經歷了十幾次大大小小的修建過程,從這些過程中,也足以窺視潮州璀璨歷史文化的一斑。修建后的府城,城墻高二丈五尺,基闊二丈二尺,城面一丈五尺,周圍一千七百六十三丈。環城開上水、竹木,廣濟、下水、安定、南、北等七門。于城門外構筑月城作為屏障,并于城上造敵樓四十四座,窩鋪六十七座,雉垛二千九百三十二個,十分雄偉壯觀。隨著歷史的變遷,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墻均因城市 ... 查看詳情

道韻樓

道韻樓位于饒平縣三饒鎮南聯村,建于明末清初,是迄今被發現的我國最大的客家土樓,有著400多年的歷史。在正中門樓,上書“道韻樓”3個大字。道韻樓俗稱大樓,呈八角形,座南朝北,周長328米,高11.5米,墻厚1.6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樓屋一色瓦頂,固桶用竹釘不用鐵釘,至今沒有一梁或一棉被蛀壞。墻基在地面上僅墊兩層青磚,墻體為黃土夯筑,至今仍完好無損,其黃土的粘性和耐久性遠勝于今天的水泥。樓有大門和旁門兩通道,樓外環巷之外另筑圍屋8列,即在主樓八角的棱角相對留出8條巷道,構成環護大樓的8排圍屋。在總體上,樓內外共構成了八卦圖的布局。樓內房屋分為3進,共深28米,前、中進為平房,中進后各留出一天井,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