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天氣預報

19 ~ 31℃
多云
東北風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麗水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薦元塔

薦元塔又名文明塔,在縣城東南18.5公里,享有“文物之鄉”譽稱的舉水鄉梅花嶺巔。據《吳氏宗譜》法釋:“薦者推薦也,元者狀元也,意為書鄉之幫耳。”塔名源此。此塔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基座高2.5米,占地40平方米,磚砌。原為7層,每層高2米,紫瓦頂蓋,魏峨挺拔,后遭雷擊。現留五層。系縣內僅有的一座古塔。 查看詳情

蘭溪橋

蘭溪橋位于五大堡鄉西洋村西洋殿旁,始建于明萬歷二年(1574年)。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因原址在下游“蘭溪橋水庫”儲水區內,1984年按原貌遷建于此。1997年公布為浙江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雖歷二百余年風雨,仍保存完好,系全省現存同類橋梁的最早實例,頗具研究價值。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蘭溪橋是一座大跨度木拱伸臂廊屋木拱橋,猶似飛虹,巧妙地把西洋殿與公路連接在一起。橋全長48.12米,寬5米,距河床高9.4米,拱架外觀呈八字形,內由數十根粗大圓木縱橫卯接組合而成,具有抗壓、抗彎、抗側移等功能。兩側設擋風板三層,依次疊垂狀如橋裙,古樸典雅,其橋體的構架原理在我國民間橋梁建筑史上堪稱一 ... 查看詳情

龍泉青瓷窯址

龍泉青瓷始于南朝,盛于宋元,當地的哥窯,為南宋五大名窯之一。龍泉窯為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外銷范圍最大的歷史名窯。經文物普查,現已于龍泉境內發現歷代窯址350余處。位于龍泉市小梅鎮大窯村的大窯古窯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市的源口古窯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背景知識:龍泉窯創燒于北宋早期,盛極于南宋晚期,主要燒制盤、碗、壺等日用品和仿玉、仿銅瓷器及塑像等。產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了刻花技術,釉層較薄,釉色青中泛黃。龍泉窯發展至元代,開始普遍燒制大件器物,這是制瓷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明代中期以后,由于景德鎮制瓷業的發展,龍泉窯開始走向衰落。交通龍泉到小梅鎮的中巴,在大窯路口下,車程1小時。從路口行 ... 查看詳情

青云塔

青云塔在縣城東南5公里,陽溪鄉音蒙村附近。取意“青云得路”而名。又因坐落在青蒙山上,故亦稱青蒙塔。明萬歷年間(1573一1620)知縣林大佳捐資興建,六角七層。這種磚木結構時代特征明顯,對研究古代高層建筑技術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該塔原為“松陽十景”之一,名“塔溪綠漲”,古塔、古木與山水渾然一體,交相輝映,顯得更加古樸雅致,熠熠生輝。現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詳情

慶元古橋

慶元木拱廊橋不但具有全國數量最多、歷史最悠久、歷史沿革最具連貫性的特點,而且全國現存壽命最長、拱跨度最大、長度最長的木拱廊橋均在慶元境內。其中,四座知名的古橋梁分別是:菇城鎮的詠歸橋,五大堡鄉的淤橋、蘭溪橋,竹口鎮的后坑橋,均為大跨度伸臂木拱橋。其歷史悠久,結構獨特,造型優美,富有民族特色而在中國橋梁史上占了一席之地。詠歸橋:在縣松源鎮北,石龜背上。現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橋身四十一間計數十丈,造型別致,名為“詠歸橋“。橋名語出《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之句。詠歸橋建橋五百多年來,歷遭洪水、大火,幾經興廢,至解放時僅留南岸到石龜上的左橋。詠歸橋木構伸臂起拱,用大杉樹搭成“喜鵲巢”, ... 查看詳情

石倉清代民居群

石倉清代民居群距松陽縣城25公里的石倉源,分為上下排茶村、后宅、蔡宅、下宅街、山邊村。次第布列鱗鱗大廈18幢,每幢大宅都有堂號,如余慶堂、福善堂、敦睦堂、善繼堂、懷德堂等。 廳堂題額多重耕崇學、彰善瘴惡,不乏書法力作。大廳內神龕保留完好,除夕、新年隆重的祭祖儀式一如以往。 建于乾隆年間的“余慶堂”占地3260多平方米,內有9個廳堂,18個天井,立柱552根,有大小房間129間,正房、廂房、偏房自成格局又渾然一體,最多時內住同姓住戶60多戶200余口。 另一建于道光年間的“光裕堂”前后三進,第三進為九間六客軒;天井四周走廊可置放24張八仙桌宴請賓客。集居住、觀賞于一體,別具風情。 感謝網友 ... 查看詳情

石門洞摩崖

石門洞摩崖碑刻是一座歷史文物寶庫,是浙江省內年代跨度時間最長(公元423—1964年),刻勒密度最高的摩崖碑刻群。從公元423年至1964年,時間跨度長達1500多年,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從公元423年南北朝謝靈運的詩刻《石門新營》及《石門最高頂》開始,至時間最遲的是現代杰出詩人郭沫若1964年游石門洞時題:“橫過石門渡,劉基尚有祠,垂天飛瀑布,涼意喜催詩”,形象描寫了石門飛瀑雄偉壯觀的氣勢和意境。摩崖碑刻匯集歷代文人墨客之佳作,共有摩崖碑刻105處,其中摩崖題刻共有80處,碑刻共有25通。摩崖題刻主要分布在石門洞旗鼓兩山有16處;瀑布龍潭左邊的“月洞”64處,碑刻25方。摩崖碑刻形式有題名 ... 查看詳情

西洋殿

西洋殿又名“松源殿”、“吳判府殿”,座落于五大堡鄉西洋村松源溪畔,系古代菇民為紀念香菇鼻祖吳三公而建的紀念性建筑。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幾經變遷,于清光緒元年(1875年)慶元、龍泉、景寧三縣菇民集資重建。1997年公布為浙江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洋殿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建筑平面呈縱長方形,進深32米,面闊19.4米,占地在952.35平方米。該殿為四合寺觀式建筑,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墻、山門、前廳、戲臺、中臺、正殿等,在正殿前分列左右廂房,廂房中心間為鐘鼓樓,與正殿相對是倒座。正殿中底置吳三公像。殿外東側有一古井,為“運木古井”,相傳建廟用的木材以是從井里涌出,傳說頗似杭州凈 ... 查看詳情

延慶寺塔

延慶寺塔位于松陽縣城西3公里塔寺下村。延慶寺塔從塔身構造到木構出檐都沒有發現后人修繕的痕跡,是江南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樓閣式磚木結構,六面七級,中空,可登塔頂;斗拱瓦鎦作雙卷頭,山檐舒展平緩,鐵質塔剎相輪為卷草圖案,曲線流暢;塔壁朱畫飛天,依稀可認。額榜“延慶寺塔”為沙孟海先生手書。步入塔院,一條鵝卵石大道延伸至塔底,兩邊樹木蔥郁,鮮花怒放。前面就是那座閣樓式磚木結構的斜塔,此高38.32米,六面七級,中空,每層設有平座回廊;斗拱瓦鎦作雙卷頭,出檐舒展平緩,頗具唐風,鐵質塔剎相輪為卷草圖案,曲線流暢。塔身閣檐匾上的“延慶寺塔”為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書,氣度不凡,為古塔平添了幾分雄姿。延 ... 查看詳情

周恩來視察紀念碑

交通周恩來視察紀念碑座落在云和小順村石塘電站水庫的正屏山上。1939年4月2日下午,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來到小順“浙鐵”總廠視察,并向全廠職工作了近兩個小時的抗日救國演講,使千余工人深受鼓舞。中共云和縣委、縣人民政府于1989年8月在此建碑。碑正面刻有“周恩來視察紀念碑”七個大字,背面刻有周恩來視察時的記錄。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