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天氣預報

10 ~ 28℃
東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延安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陜甘寧邊區政府禮堂舊址

陜甘寧邊區政府禮堂舊址位于延安市城內南關街,現在是群眾休閑、觀光的去處。交通乘市內各路公交車輛或出租車均可到達。門票免費開放 查看詳情

瓦窯堡革命舊址

瓦窯堡革命舊址位于延安市子長縣瓦窯堡鎮,1935年11月7日-1936年6月21日為中共中央駐地。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和策略,史稱“瓦窯堡會議”。舊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會址,西北軍委(中央軍委)舊址,中國工農紅軍大學舊址,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少奇舊居等紀念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舊居共有兩處,一處在城內中山街中盛店院內,另一處在城內前河灘二道街一院落內。劉少奇舊居位于城內鐵獅子巷一四合院內。周恩來的舊居位于城內前河灘靠城墻邊一大院內,此院同時是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張聞天舊居于城內二 ... 查看詳情

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

瓦子街戰役烈士陵園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龍縣瓦子街鄉政府所在地,是為了紀念解放戰爭時期西北戰場上著名的瓦子街戰役中我軍陣亡的革命英烈而修建的。該園始建于1949年4月,1987年11月被陜西省政府批準為“陜西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陵園占地50畝,園內安葬著任世鴻團長、戰斗英雄劉四虎等等五千余名烈士遺骨。有紀念碑一座,碑座為正方型,四面八級臺階,碑身為兩個斷面,碑高28米,象征1948年2月28日,即瓦子街戰役打響的日子,碑身正面題刻著王震同志的題詞“瓦子街戰役烈士紀念碑”。陵園四周群山環繞,青松翠柏遍布,園內植松柏5000株,象征五千名英烈精神長存,革命之樹長青。紀念館內以祥實豐富的文獻資 ... 查看詳情

吳起鎮革命舊址

吳起鎮革命舊址位于吳起縣吳旗鎮城內硯洼山南麓。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吳旗(當時稱吳起)鎮,進入西北蘇區,從而勝利地結束了中央紅軍的長征。吳旗鎮革命舊址包括毛澤東舊居、張聞天舊居等,分為南北兩院,南院為毛澤東舊居。兩院之間,有石砌過洞相連。為紀念吳旗鎮“切尾巴”戰斗的勝利,平臺山改稱勝利山。山之東麓建有革命烈士陵園和烈士紀念塔。建國后,人民政府對舊址進行了大規模維修。交通乘延安至吳旗班車可達。門票10元 查看詳情

謝子長烈士陵園

謝子長烈士陵園坐落在延安子長縣瓦窯堡東北部的走馬梁山腳下,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物保護單位。陵園四周環繞著白色的磚砌圍墻,大門上鑲著象征革命的紅五星和鐮刀斧頭。門頂橫立著“謝子長烈士紀念館”8個鮮亮的大字。大門兩側,有磚雕藍底黃字對聯:全心全意樹立革命旗幟,大忠大勇堪稱人民英雄。“革命烈士紀念塔”在門內,有10多米高。塔身呈方形,四面正中各鑲十塊青色碑石。塔后的院內有陳列室,陳列室后面松柏成林,雅靜肅穆。再向后有7米的高臺。陵園的主要部分——紀念堂和陵墓就建在高臺上。紀念堂內立4塊碑石,上面鐫刻著毛澤東給謝子長烈土的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等。謝子長墓在紀念堂后邊。靈堂高大,棺木上覆蓋著紅色 ... 查看詳情

延安魯藝舊址

延安魯藝舊址位于延安城東北5公里橋兒溝,現保存有天主教堂一座和石窯洞數十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魯藝”校舍是利用原西班牙一神甫在橋兒溝修建的一座教堂和周圍的一些窯洞。也是當時延安惟一地道的西式建筑。“魯藝”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藝術學校。1938年2月,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楊聯名公布《創立緣起》,指出“藝術、戲劇、音樂、美術、文學是宣傳鼓動與組織群眾最有力的武器;藝術工作者——這是對于目前抗戰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培養抗戰的藝術工作干部在目前是不容稍緩的工作。”為紀念已故文豪,定名為“魯迅藝術學院”,1943年4月并入延安大學,為延大文藝學院。自1938 ... 查看詳情

延安新聞紀念館

延安新聞紀念館位于延安城區清涼山南麓,由中宣部、廣電總局、新華社、人民日報社、新聞出版總署等部門(單位)共同籌資修建而成,是全國唯一的新聞事業專題紀念館。館的外形呈窯洞形,意寓著黨的新聞事業是從延安的土窯洞里創建和發展起來的。館內陳列分五個單元,在四個展廳進行展出。共展出文物180余件,珍貴歷史照片、文獻和各類圖表資料400余幅。陳列大量運用場景復原、影像合成等展示,并配合以聲、光、電等現代化高科技展示手段,生動地再現了延安時期新中國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歷程和業績。背景資料——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清涼山是新中國新聞出版事業的搖籃。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黨中央在延安時期,清涼山曾是中央黨報委員會、新 ... 查看詳情

黃帝陵

黃帝陵位于延安黃陵縣城東關,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為中華兒女祭祖的圣地。陵園處在縣城北1千米的橋山之巔,拾級上山,遍山有數萬株古柏,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就有3萬余株,使整座山透出莊嚴肅穆。黃帝陵園內有漢武仙臺,為當年漢武帝祭奠黃帝時祈仙求神處,被蒼柏團團包圍。黃帝陵前設有祭亭,內立郭沫若手書的“黃帝陵”碑。橋山下有軒轅廟,廟內一株巨柏相傳為黃帝親手所植,高20余米,胸徑11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是我國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樹。廟東側碑廊珍藏歷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現又新增香港、澳門“回歸紀念碑”。廟中大殿上懸“人文初祖”金字匾額,殿內正中置牌位,上書“軒轅黃帝之位”6字,神龕內為墨玉刻 ... 查看詳情

安塞縣文化文物館

安塞縣文化文物館位于安塞縣城內正街,全面展現了安塞縣歷史和文物概貌。館內陳列分5個單元:戎韻狄風,秦關漢寨,隋唐風采,宋夏相爭,封建未世。但館內最具特色的展覽當屬“安塞民間美術”,有民間剪紙、民間繪畫、民間泥塑等。1993年,安塞縣就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剪紙之鄉”。這里還有盛名全國的“安塞腰鼓”。安塞的旅游紀念品自然就是剪紙、農民畫等,但基本都只在館內有售。交通安塞民間藝術館在安塞縣政府斜對面,離車站很近。延安去安塞的車在寶塔山下的解放大廈前,車票7元。門票20元 查看詳情

杜公祠

杜公祠位于延安市寶塔區七里鋪東,坐東向西,面對大川,祠下邊便是210國道,杏水從祠前緩緩流過。當年這里曾是一個石灣,傳說大文學家、大詩人杜甫來延時曾在這里枕鞋夜息,后人便依勢鑿窟建了祠堂,以示紀念。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暴發的“安史之亂”把時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杜甫拋入了社會的最下層,他只得攜子挈婦,與民眾一起開始了逃亡的生涯。杜甫在逃亡途中,曾兩次走過現在的延安,這是他一生中所經歷的重要事件,使他更加了解民情民苦,并在詩作反應出來,如《三觀水漲》、《晚行口號》、《玉華宮》、《避地》、《得舍弟消息》、《羌村三首》、《北征》、《彭衙行》、《喜聞官軍已臨賊境》、《收京三首》等。延安人民為了紀念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