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天氣預報

17 ~ 31℃
多云轉陰
東風3-4級轉<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大同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善化寺五龍壁

善化寺五龍壁位于大同城內西南隅善化寺天王殿西側,原為興國寺山門前之照壁,建于明朝萬歷年間,1980年拆遷至善化寺內。五龍壁高7米,厚1.48米,共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下部為須彌座,座面雕有牛、馬、蛇、兔、鹿、狗。獅、象、膜鱗、狡倪等十多種動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中部寬大壁面之上雕有五條四爪金龍,騰云駕霧,大有龍飛虎躍之勢。正中一條金龍,為五龍壁之核心,龍頭向前,龍尾搖擺,鱗光閃亮,別具風采。兩側各有二龍互相對稱,中龍色澤稍淡,仿佛由天降下,正在興云播雨。南北兩側游龍、龍身略呈卷曲,昂首挺胸,伺機騰飛上空;頂部為仿木構建筑形式,上有琉璃瓦覆蓋,下有琉璃斗拱支撐,兩端置有鴉吻垂脊獸。 查看詳情

天竺廟五龍壁

天竺廟五龍壁位于城內大北街三道營坊巷內,乃夭竺廟山門前之照壁,建于明朝崇偵年間,其構圖、格式均與善化寺五龍壁相似,也是彩色琉璃照壁,因年久失修,壁身有倒塌之危險,為妥善保護文物,故而,于1978年拆除,將其原件貯存在善化寺內。 查看詳情

縣文廟磚雕五龍壁

縣文廟磚雕五龍壁位于城內北街大墻后街,乃原明朝大同縣文廟山門前之照壁,相傳,此壁為明末清初建造。 五龍壁為磚雕建筑,高5.7米,長28.5米,共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下部為砌磚壁座。中部壁面由對方青磚鑲砌,上有五條磚雕團龍,每團直徑均為2.2米,中央二條巨龍昂首挺胸、口中噴出火珠,整個龍身隱藏在萬頃波濤之中;西側一對團龍昂頭向西挺身,呈現戲珠英姿;東側一對團龍,龍頭盤旋中心,似有騰飛壯舉。上部仿木構建筑之磚雕壁頂,由磚雕斗拱承托,下有廊檐磚雕帷慢,帷慢之下又有八根垂廊花柱將壁身分為五個正室和兩個耳室,每個垂廊花柱之間,雕有蓮花、人物等圖案,均楚楚動人。 東西兩端分立之八字墻上,置有兩幅巨 ... 查看詳情

一龍壁

位于城內北街大墻后街,原是明朝大同縣文廟山門兩側的八字墻壁,共有四座。以兩座為一組,分兩組按八字形挺立于原明代大同縣文廟的兩側。以龍壁為八字墻,這在大同市現存諸龍壁之中獨此一處。從雕塑風格看,此壁應為清代遺物。四座一龍壁皆為單面龍壁,黃色琉璃龍圖案鑲于磚壁中央。一龍壁結構拘謹,雕塑規整。龍體雕飾精致優雅;龍頭雕飾細膩有致。 查看詳情

玉龍洞廟

廟名“玉龍洞”。這座廟建在大同以西三、四十公里的七峰山腰。該廟宇雕梁畫棟,金碧輝煌。洞口豎著五塊巨大的石碑,碑上記載著一段美麗的傳說。 查看詳情

得勝馬市

得勝口位于大同城北80里,是外長城的重要隘口。京包鐵路與長城在此交匯,晉蒙兩省在此分界。明朝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于得勝口南三里建置得勝堡,“堡方二里,高三切(丈),厚二仞(丈)余,門樓二”。明王朝與蒙古靴靶部訂立互市盟約,發展貿易往來,開辟了民族團結的新局面。與此同時,大同地區的長城、烽堆也變為民族團結的紐帶,當作保衛和平的象征。這種和平局面維護了六十多年。當時,得勝堡是貿易的主要市場。通過此市場,中原地區的絲綢、茶葉、豆、米、糧食等貨物可以運往蒙古及西北等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牛、羊、馬、皮毛等又可以輸入中原內地。如今,得勝堡雖經歷代風云變幻,仍為蒙晉兩省交通要道,也是蒙漢兩個民 ... 查看詳情

九龍壁

九龍壁大同市內眾多“龍壁”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于大同市東街路南,原是明初代王朱桂(朱元璋之子)府前的照壁。九龍壁長45米、高8米,壁面由五彩琉璃構件組成,九條龍形神各異,每兩條之間以水草、白云、山石作為連接,構成一幅生動的畫面。正中的一條龍造型最具威嚴,昂首向前,目光炯炯,氣宇軒昂,體現出了我國古代高超的雕刻技藝,頗值得一觀,是我國四大龍壁之一。交通在大同火車站乘坐4路公共汽車可達。門票門票:15元開放時間:09:00—16:50 查看詳情

平型關及平型關大捷遺址

平型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關口,位于靈丘縣西南方,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平型關城虎踞平型嶺上,呈正方型,周圍九百余丈,南北各置一門,門額鐫刻“平型嶺”三個大字,真謂峻嶺雄關。平型關大捷遺址:位于繁峙、靈丘兩縣接壤地帶,距平型關約五公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北連恒山余脈,南接五臺山脈。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峪谷幽深,危巖突起。一條峽谷山路,長達七公里,東通河北,西接雁門,地勢險要。關城呈正方形,周長3000余米。城樓巍巍,高約八米,南北各置一門,原皆有甕城,現僅存北甕城。城內正中有過街樓。城東2.5公里處為關門,門洞內置一塊大型石碑,上鐫“平型嶺”三個大字,字體雄健峭拔。城南面東西 ... 查看詳情

邊墻五堡

始建于明代,是為防御蒙古族南侵而修建的,即大同明長城上修建的軍事堡城。五堡為鎮邊堡、鎮川堡、宏賜堡、鎮魯堡和鎮河堡,它們分布在大同府城西北50多里的長城沿線上,每堡相距25里。鎮邊堡東接陽高縣,堡城周長1公里;鎮川堡東接鎮邊堡十六墩,堡城周長也為1公里;宏賜堡東接鎮川堡十九墩,堡城周長1.5公里;鎮魯堡東接宏賜堡十五墩;鎮河堡東接鎮魯堡二十墩。在這里,可以盡覽塞外風光,了解古代行軍作戰的知識。相關資料:明長城自居庸關以西,分南北兩線到山西偏關會合,被稱為內、外長城。外長城即居庸關西北經赤城、崇禮、張家口、萬全、懷安而進入大同市的天鎮、陽高、大同、左云沿內蒙古、山西交界處,達于偏關、河曲;內長城從 ... 查看詳情

方山陵墓

位于大同城北25公里處,與長城相鄰。四周群山聳峙,山青水碧,風景秀麗。在南部山頂上,有北魏馮太后墓——永固陵,俗稱“祁皇墳”。北魏時期,這里曾經建有靈泉宮和靈泉池,是規模較大的皇家行宮。整個墓室坐北向南,里面設有墓道、前室。雨道、主室等磚砌部分,建筑規模宏大,造型裝飾美觀,顯示了當時高超的建筑藝術。永固陵在歷史上先后三次被盜掘。金正隆年間,盜墓者從西北方打洞進入墓室,隨葬品大部分被盜走。金大定年間,盜墓者再次進入墓室,前室的鋪底磚全部被盜,隨葬的大小石俑、石獸有的被盜走,有的被破壞。清光緒年間,永固陵第三次被盜,墓中殘余物又大都被盜走,所剩無幾。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