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山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濟公院

即濟公西院。位于赤城山。西院建筑風格奇特,依勢造房,體現濟公形象、個性。這是天臺籍建筑學家-齊康院士的力作。獲得海內外建筑界的高度評價。1993年獲全國“建筑師杯”優秀獎,1996年被評為浙江省風景名勝區優秀建筑。主要由破袈裟、破帽、酒葫蘆、破鞋、破扇等一系列象形“小品”組成。并以游廊相接,構思奇特,新穎,妙趣橫生,是國內首創之建筑群體。院內有二處奇水非常特別,引人注目。左邊的叫“風沼”,水從洞頂滴下,奇怪的是旱天滴水不絕,雨天反而無水。右邊的叫“龍池”,水自地下流出,終年不絕,人稱“仙水”,傳說能治皮膚病。[袈裟臺]濟公西院的前山門朝東而開,名“袈裟臺”。門上高懸“濟公院”匾額,兩旁有“赤城紺 ... 查看詳情

紫云洞

紫云洞位于赤城山山腰,俗稱下巖。洞口鐫刻“赤城霞”三字,為明萬歷年間遺墨。洞高、深各10米,寬30米。洞頂危巖,凌虛而出,勢欲下墜,實則安如磐石;巖唇滴水,如雪消融,終年不絕,飲之清心凈塵。 紫云洞山門朝東而開,門上懸掛龍飛鳳舞的“紫云洞”匾額。山門內有一個200多平方米的院子,古柏參天,花木扶疏,十分清幽。大殿朝南,傍巖洞而建,黃燦燦耀人眼目。大殿前走廊上豎有兩塊石碑,其一為“建文帝度歲處”碑。其二為明代詩人楊文驄的《赤城賦》碑,陳寒山手書。洞內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和觀世音菩薩,晨鐘暮鼓,香火十分興盛。 [中巖寺] 晉興寧年間(363-365),敦煌高僧曇猷不遠萬里云游至紫云洞,并在此依 ... 查看詳情

玉京洞(赤城道院)

自赤城山悟月樓循游步道拾級而上,須臾便可達玉京洞。1936年,蔡元培游此,曾手書對聯一副:“山中習靜觀朝槿,竹下無言對紫茶。”玉京洞山門朝西,上懸“第六洞天”匾額(現改為赤城道院)。門聯“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取唐山水詩名家王維的詩句,道出洞內環境的清幽。門內為一面積近100平米的院子。屋因穴結、水灑巖唇,丹壁翠柏,交相輝映,古井巖筍,融為一體,極其古樸清幽。玉京洞隱于丹崖之中。洞高10余米,寬20余米,深7米。洞內供奉道教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像。供桌下有一塊近1米見方、雕刻有蓮花的青石板,傳為魏夫人升天之時,“地上突涌金蓮臺”的遺址。昔時此“蓮花石板”上供有魏夫人立像 ... 查看詳情

方廣寺

方廣寺位于石梁飛瀑旁,相傳為五百應真棲止處。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始建石橋寺,宋紹熙四年(1193)重建,中有應真閣及妙音、響空、瞻風、佇真、許耒、先照諸亭。方廣寺在谷中分上、中、下3寺。 上方廣寺,金溪枕流,叢徨古木繚繞四周。內有藏經閣,貯雍正敕賜經文72函,分裝18櫥。題墨有阮元、錢大昕、朱倫瀚、孫衣言、陸潤癢、俞樾等真跡,甚可貴。后因兩次失火,殿宇蕩然無存。 中方廣寺,即曇華亭所在,據石梁之右,最宜啜茗觀瀑。曇華亭為賈似道祀其父制置使賈涉而建,后又塑已像,傳佛茶杯底突現曇花而得名。清康熙年間,臺州知府張聯元,惡賈似道之為人,搗毀賈像。現存大雄寶殿氣宇軒昂,風格異于天臺諸寺,為 ... 查看詳情

濟公東院

濟公東院位于赤城山上,山門朝西南而開。門口高懸“濟公東院”匾額,有門聯“活佛神奇傳世代,赤城靈秀甲東南。”山門內為門廳,柱上有一副用活潑詼諧句法撰寫的對聯:“上上彎彎彎上山門朝活佛,來來往往往來世路度凡人。”進山門,僅見一條露天樓梯,樓梯頭高外敞門上寫著“臺岳南門”匾額,寓赤城山為天臺山南大門之義,是濟公堂的入口處。跨進此門,金碧輝煌的濟公堂即呈現眼前。濟公堂:坐北朝南,四開間,建筑面積410平方米。正門懸掛“濟公堂”匾額,金光閃閃,為全國書協顧問權希軍老先生所書,筆力蒼勁,清秀瀟灑。堂前平臺,中有近百平方米,視野開闊,群山歷歷在目,是月夜觀賞“葫塘洗月”的觀景臺。堂門有聯:“葫塘洗月、綠樹婆娑 ... 查看詳情

梁妃塔

梁妃塔位于赤城山,始建于梁大同四年(538),系南朝梁岳陽王蕭察為王妃所建,比國清寺隋塔要早半個多世紀。蕭察是我國最早詩文總匯《昭明文選》主編蕭統(昭明太子)的第三子,“好學善屬文,尤長佛義。”大通中封岳陽王,為東揚州(轄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刺史。唐會昌五年(845),唐武宗下詔滅佛,拆毀天下寺院4.6萬余所,史稱“會昌法難”。梁妃塔、國清寺均未能幸免而遭敕廢。唐咸通六年(865),僧宗立勸募修復,三塔僅留其一。五代周顯德七年(960),國韶禪師重修此塔,從舊塔中取出舍利子49顆,21顆安放他寺,28顆仍埋在梁妃塔下。據舊志載:塔四面七級,高約20丈,磚砌。每層開一扇假門,層間有短 ... 查看詳情

桐柏宮

桐柏宮在縣城西北約20公里的桐柏山上,九峰環抱,碧溪前流,中國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宮,撲克山門進去依次為靈官殿、真武殿、御碑亭、大殿、紫陽樓。兩旁各有配殿。大殿之左為太極殿,祀葛仙翁(玄),右殿祀右弼真君王子晉。紫陽樓塑張伯端像,兩側各有三間廳屋。東西道院前后亦各有廳三間,接以回廊。宿舍、伙房均在墻外。共有殿宇百間,置香火田八百余石,龍門派第十代宗師清昱(東籬)住持,其徒方一定(蘭否)、閔一得(懶云)等數十人協助觀事。南宗祖庭興盛。1973年,桐柏水庫建成蓄水,桐柏宮址沉于水底,部分建筑和文物移往鳴鶴觀。相關知識:三國吳赤烏元年(238),高道葛玄來此煉丹,建法輪院,唐景云二年(711),睿宗下詔 ... 查看詳情

萬年寺

萬年寺位于萬年山麓,始建于唐太和七年(833年),系禪宗名剎,是天臺山中規模較大的一個寺院,歷代屢有興廢。今存大雄寶殿、天王殿和后殿建筑,為清康熙年間重建。近年進行大規模的修復,現是天臺宗佛學院的所在地。大雄寶殿巨柱林立,有粗細不等的柱子38根,大的需兩人合抱。寺周環境優美,寺前古杉參天而起,兩澗合流,左右八峰環抱。寺西南2公里處的九里溪上有一瀑布,水由石上流下,入峽口而瀉,其勢洶涌,連注三潭,稱“三井潭”。萬年寺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日本佛教界認為萬年寺是日本臨濟宗和曹洞宗的祖庭。 查看詳情

玉京觀

玉京觀,玉京洞之右。道書稱“天下第六洞天,上清玉平之天”。宋政和八年(1118)賜額建觀。嘉熙元年(1237),朝廷遣使投龍簡,沖靜大師高惟幾興建觀宇,御賜沉香、斗真、鐘磬及御書觀額。附近有金錢池,相傳晉僧曇蘭憩此誦經,有神獻金錢,曇蘭棄于池中而得名。 查看詳情

曇華亭

方廣寺前的曇華亭,系南宋理宗時天臺籍宰相賈似道初建。據說,亭子落成后,寺僧在供茶時,茶杯中出現曇花倏然即逝,于是就命名為“曇華亭”。1972年毀于火,1980年重修。游人可在此休息、品茶、觀瀑,從曇華亭看瀑底游人如蟻。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