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氣預報

16 ~ 24℃
多云
北風3-4級轉<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天津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李吉甫故居

李吉甫故居位于和平區花園路12號,占地5429平方米,由樂利工程司瑞士建筑師陸甫設計,是一座仿英庭院式樓群。主樓建于1918年,系磚木結構,二層帶地下室。李吉甫是英商仁記洋行的買辦,他的住宅兼有東西方的建筑特色,外檐以紅磚清水墻為主,正門入口的門廊,由三個連續拱券組成,券下有圓形透孔花飾,庭院的中央有座噴水池,四角設大花壇,整個建筑格局豪華氣派。樓內有臥室、客廳、餐廳、書房、衛生間等,每間房間都鋪設了木質地板,窗明幾凈,十分通透。主樓外四周院內有花木綠地,南側為鐵花欄桿的院墻。這所四周臨街的大宅院造型典雅,環境清幽,充滿豪華氣派,是一座用古典主義手法建筑裝飾的近代優秀建筑。 查看詳情

曹禺故居

曹禺故居座落在天津市河北區民主道23號、25號,位于海河左岸。該樓始建于民國初年,占地約2畝,為意式建筑風格。前后兩樓均為磚木結構,上下兩層帶陽臺,青少年時代的曹禺居住于此,這里也是他藝術生涯的起點,著名話劇《雷雨》就是在民主道25號完成的。此后年間這處房屋的產權幾經變更,1958年改為公產,目前為市民住用。隨著歲月的剝蝕,小樓已顯蒼老。有關部門正積極宣傳,爭取對其進行修復并建立紀念館。 查看詳情

顧維鈞故居

顧維鈞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區河北路267號。其宅建于1921年,顧維鈞1924年曾在此小住。該樓現為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天津市委員會使用,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主樓三層,磚木結構。底層6間2廳,從門廳進入大廳,內有大壁爐,靠窗有固定坐椅,旁有書房、餐廳、花廳等,廳外有大平臺。二、三層為臥室、衛生間。建筑立面為紅磚墻。窗子與拱券相結合,門前一對巴洛克式麻花形柱,端莊典雅。顧維鈞,上海嘉定人,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家。1912年入北京政府任職,1918年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巴黎和會,當時的北洋政府態度曖昧多變,中國代表團內部勾心斗角,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顧維鈞毅然挑起和談的重任,在所有艱苦的努力都失敗之后 ... 查看詳情

霍元甲故居

霍元甲故居位于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村。故居建于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蓋成青磚瓦房的三合院。故居入口處是一鑲有“福”字的影壁墻,后面是一明四暗五間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廂房一間,中間正房掛著霍元甲遺像。堂屋兩側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是霍元甲的次子霍東閣所寫。西屋書房墻上高掛著孫中山為精武體育會的題詞:“尚武精神”。故居內陳列了一些霍元甲練武時所用的武器和精武會的會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過的遺物。如今,霍元甲故居已列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天津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交通乘157路、162路公交車可到。 查看詳情

吉鴻昌故居

吉鴻昌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區花園路5號,是一座磚木結構帶庭院的三層英式小洋樓,因外觀為紅磚墻,又名“紅樓”。該樓初建于1917年,由比商儀品公司工程師沙得利設計。該樓共有樓房11間,平房2間,樓過堂2間。該樓現為天津和平醫院使用。愛國將領吉鴻昌于1930年買下法租界40號路這座樓房,第二年全家遷入。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曾任寧夏政府主席的他和馮玉祥等組成抗日同盟軍,并親任前敵總指揮。1933年抗日同盟軍在蔣介石與日本侵略軍夾擊下失敗,吉鴻昌返回天津住在這里,繼續進行抗日活動。1934年他在天津飯店被捕,后被秘密殺害。吉鴻昌就義后,他居住過的這幢小樓曾一度是進行抗日活動的地點。1944年紅樓售于他人,1 ... 查看詳情

李燭塵故居

李燭塵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區馬場道202號(現為102號),是一排公寓樓中的一座木質結構的四層樓房。進門有一小院,樓上樓下共有八間房,為南北朝向。順臺階走上二樓,前后兩間是客房,三四樓是主室。1952年,毛澤東主席蒞津視察時即住在此。如今這排公寓樓久經風雨,已顯陳舊。李燭塵(1881-1968),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代主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委、輕工業部長,也是天津市工商聯和市民建創始人。 查看詳情

慶王府

慶王府位于和平區重慶道55號,現為市政府外事辦公室使用。府邸建筑為折衷主義風格,平面呈長方形,中央為方形大廳,內設一座可拆卸的小戲臺。一、二層大廳周圍有列柱式回廊,四周為居室,三層八間房是供奉祖先的影堂。各廳之間用木雕隔斷,頂棚有精美雕飾。院內有大花園,設假山、石橋、亭子,景致幽雅宜人。該建筑原為太監張祥齋(即小德張)寓所。1925年清室慶親王奕劻之子載振購得此寓,并在這里度過晚年,故世稱“慶王府”。慶親王載振是清代第十二個、也是最后一個“鐵帽子王”。光緒十年(1884年),他的父親奕劻任總理各國事衙門封慶郡王,次年,與醇親王一起辦理海軍事務;光緒二十年(1894年)封慶親王。在奕劻死后,大清帝 ... 查看詳情

王仲山故居

王仲山故居位于天津市河西區南京路21號。該宅為德國花園式宅邸,風格中西合璧,是二層加閣樓帶半地下室的磚木結構建筑,庭院花草樹木環繞。該故居現為天津市煤建公司使用。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王仲山,資本家,是北洋時期段祺瑞部隊的軍需官。 查看詳情

張學銘舊居

張學銘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區睦南道50號,建于1925年,是一套庭院式二層住宅,前面的一幢是主樓,主人的飲食起居都在這里,后面的一幢是傭人住房及家庭教室等。張學銘是張學良的弟弟,解放前曾任天津市市長;而且他是公認的美食家,對各大菜系很有研究。張學銘的寓所十分講究。主樓是一幢坡頂的西式建筑,外墻采用紫紅色機磚砌筑,內部裝修豪華。首層設有帶暖廊和花室的大廳,并與賓客臥室、餐廳、備餐廳、廚房,衛生間和樓梯間相連,二層設有臥室、會客室和兩個衛生間,大廳內采用彩色玻璃提拉通天窗,以方便采光。樓前是一座花園,園中遍植丁香,一年四季紫藤滿園。 查看詳情

張勛故居

張勛故居位于天津市河西區浦口道6號,建于1899年,為德式建筑。主要建筑分東、西兩樓。院中原有假山、涼亭、荷花池、石橋、游船,并養鳥獸、花卉等,是一處不錯的園林景觀。張勛(1854-1923),原是清朝的江南提督。民國成立后,他和他的隊伍仍然留著發辮,表示效忠清室,時人稱其為“辮帥”。袁世凱亡后,張勛帶領三千軍隊入京,決定復辟,擁溥儀登基,改年號為宣統九年。張勛自封為議政大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握軍政大權。這一舉動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堅決反對,段祺瑞于7月3日在天津組成“討逆軍”,并迅速攻入北京。張勛倉皇逃入荷蘭使館,溥儀再次宣布退位,祺瑞于7月14日重新執掌政府大權。這就是歷史上“張勛復辟”的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