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氣預報

22 ~ 27℃
大雨-暴雨轉雷陣雨
南風3-4級轉<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廣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南越王墓博物館

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萬余件,其中“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金銘文虎節、印花銅板模、平板玻璃銅牌飾等文物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南越王墓是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大考古發現之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的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建筑面積174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博物館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將綜合陳列大樓、古墓保護區、主體陳列大樓幾個不同序列的空間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突出了遺址博物館的群體氣派, ... 查看詳情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

  1911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日,我國偉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政府反動統治,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犧牲烈士營葬于黃花崗,解放后該地建成紀念性陵園,是國務院第一批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黃花浩氣"及廣州十大美景之一"辛亥之光",是市級、省級和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公園位于廣州市先烈中路,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正門高13米的牌坊上鐫刻著孫中山先生親筆題詞"浩氣長存",園內300多米長的層級主干道兩旁蒼松翠柏排列有序。崗陵上安放著七十二烈士之墓,墓后的紀功坊上屹立著自由女神像,墓旁孫中山先生 ... 查看詳情

光孝寺

光孝寺建筑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文物史跡眾多。如始建于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瘦發培、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跡遺物。 大雄寶殿作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筑,構筑在高高的臺基上,鐘、鼓二樓分建在殿之左右。殿內是新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為釋迦牟尼,左右分別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三尊佛像合稱為“華嚴三圣”。寶殿臺基左右兩側還有一對石法幢。屋檐斗拱層層向外延伸,使屋背跨度增大,體現了中國唐代以來的建筑風格。中國南部的許多寺院都仿照該寺的樣式。 旅游注意事項:尊重佛家習慣,寺內遵守規章,盡量本著清靜、無塵、直 ... 查看詳情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于中山三路校場北面的紅花崗,建于1954年,以紀念1927年12月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陵園分陵區和園區兩部分。陵區有正門門樓、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廣州公社烈士墓、葉劍英元帥墓、英雄廣場等。正門門座是以白花崗石為基礎,漢白玉石上配以橙紅色的琉璃瓦頂,雙闕正面石壁鐫刻著周恩來手書“廣州起義烈士陵園”8個大字。陵墓大道寬闊筆直,兩旁蒼松翠柏,其間20個花壇紅花吐艷,莊嚴肅穆。墓道的北端是廣州起義紀念碑,其造型別具一格,寓意深刻。紀念碑正面鐫刻著鄧小平手書的漆金碑名,碑四周刻有廣州起義戰斗場面的浮雕。園區的“血祭軒轅亭”、“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人工湖、拱橋 ... 查看詳情

鎮海樓(廣州博物館)

鎮海樓是廣州標志性建筑之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全樓高25米,呈長方形,闊31米,深16米。下面兩層圍墻用紅砂巖條石砌造,三層以上為磚墻,外墻逐層收減,有復檐5層,綠琉璃瓦覆蓋,飾有石灣彩釉鰲魚花脊,朱墻綠瓦,巍峨壯觀,被譽為“嶺南第一勝覽”。鎮海樓頂層正面高懸“鎮海樓”橫匾。鎮海樓兩側對聯:“千萬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鎮海樓氣宇非凡,古今曾以“鎮海層樓”、“越秀遠眺”和“越秀層樓”先后列為“羊城八景”之一。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城時,把北城墻擴展到越秀山上,同時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層樓以壯觀瞻。鎮海樓歷史上曾 ... 查看詳情

北京路千年古道遺址

北京路地處廣州市中心,是歷史上最早建立廣州城的位置所在。秦漢時,廣州城稱為番禺城,是因為廣州城內有番山和禺山兩座山崗,番山,在今文德路中山圖書館舊址北面的“九思亭”處小丘一帶。番山原來較高,南漢時擴大廣州城區而被鑿平。宋代在此山旁筑“九思亭”,后改稱“番山亭”,今亭還在。禹山在今北京路以西,小馬站以東,西湖路與越秀書院街之間。唐末(907年)開拓城區時被鑿平。因此,北京路一帶從古至今,都是廣州地區最繁華的商業集散地。根據史料和專家考證,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邊區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歷史文化遺地有:秦番禺城遺址、秦漢造船工地遺址、西漢南越國宮署遺址、唐清海軍樓遺址、南漢御花園、明大佛寺、 ... 查看詳情

寶墨園

寶墨園位于番禺市西南部的沙灣鎮紫坭村內,是集包公文化、古建筑藝術、嶺南園林于一體的古建園林。園內溪水環繞,巨樹叢叢,風景綺麗。寶墨園是東側包相府廟續建之古庭園。建于清嘉慶年間的包相府廟是為頌揚龍圖閣直學士包拯而建。于清末民初增建寶墨園。后荒廢,現重新修建,門前兩幅工藝精湛的民間磚雕,分別為包拯怒鍘陳世美與包勉的故事。園內還有大量的灰雕、石雕、陶塑和紫檀木雕,以及傳統宮燈。園內種植的植物主要有千年羅漢老松、九里香、兩面針樹、銀杏樹、玉堂春、大葉榕樹、紫薇樹等,還栽植有大量的嶺南盆景。寶墨園更是一座頗具特色的園藝精品公園,除了樹木花卉和建筑之外,園內周邊還有龜池、放生池、錦鯉池、蓮池。寶墨園內的建筑 ... 查看詳情

余蔭山房

余蔭山房又名余蔭園,馀蔭山房,余蔭山房為清代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始建于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一說為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年歷史。園占地面積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瓏、布局精細的藝術特色著稱。余蔭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園中亭臺樓閣、堂殿軒榭、橋廊堤欄、山山水水盡納于方圓三百步之中。園中之磚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豐富多彩,盡顯名園古雅之風。更有古樹參天,奇花奪目,頓使滿園生輝。而園中“夾墻竹翠”、“虹橋印月”、“深柳藏珍”、“雙翠迎春”等四大奇觀,讓游人大開眼界,樂而忘返。位于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東南角北大街,距廣州17千米。門票門票:18元開放時間:8:30-18:00 查看詳情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位于中山四路42號,所址原為番禺學宮,始建于1370年,是一座莊嚴古樸的建筑群。從南至北有欞星門、泮池拱橋、大成門、大成殿、崇圣殿,兩邊有廡廊等宏大建筑,整座建筑紅墻黃瓦,陶瓷彩塑,飛檐斗拱,石雕木刻。院內木棉、菩提、龍眼、九里香等古樹挺拔蔥郁。紀念館于1953年建立,并由周恩來題寫了館名。紀念館按農講所原貌建筑維修,復原了課堂、教務部、軍事訓練部、圖書館、所長辦公室、學生宿舍等。1961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背景知識: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共舉辦了六屆。前五屆主任先后由彭湃、羅綺園、阮嘯山、譚植棠等擔任,所址在越秀南路和東皋大道。第六屆于1 ... 查看詳情

城隍廟

廣州城隍廟位于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內,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時嶺南最大城隍廟,現存的城隍廟乃清代重建,目前僅余大殿與拜亭。1993年被列為廣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廣州對城隍廟最早的記載是在唐朝,有個叫崔煒的讀書人進入趙佗之墓,遇到羊城使者的神人,歸來后謁見城隍神,見其貌與羊城使者相同,于是備酒肴祭祀,并擴建了城隍廟。地方長官都要拜謁地方神,廣州府的城隍由于是受省級長官拜謁,地位于是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的高,廟自然也建得更為高大了,有儀門、中門、拜亭、大殿、廊廡等,只可惜現存遺跡不多。交通乘221、264、544、夜32、12、24、36、42、66、182、190、219、1、7、10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