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天氣預報

2 ~ 18℃
多云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日喀則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章子峰

章子峰海拔7543米,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中段,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境內。章子峰因位于珠穆朗瑪峰的北面而被稱為“北峰”,通過北坳與珠穆朗瑪峰相連。1982年10月14日西德隊由東南山脊首登章子峰。1986年日本隊開創北壁攀登路線。交通東南山脊路線:山前進營地沿東南山脊分設3個營地,特點是坡度緩,路線簡單,但是路線長度大。春季積雪少,冰面和冰巖混合地形多,危險性較大,隊員技術要求較高;秋季積雪深,體力消耗大。東南山脊適合秋季攀登。東北壁路線:亦設3個營地,山前進營地,經北峰冰川至北壁底部,直接上攀。北峰冰川裂縫較多,路線較復雜,但較東南山脊路線行軍距離短,速度快。東北壁局部地段積雪深時易發生雪崩。 ... 查看詳情

卓奧友峰

卓奧友峰亦謂“喬烏雅峰”,海拔8201米,是世界排名第六位的高峰。位于中尼邊界上,山峰以東北山脊和西南山脊為界,北側在西藏自治區定日縣境內,南側屬尼泊爾王國。卓奧友藏語意為“首席尊師”。他以其魁偉的雄姿屹立在喜瑪拉雅山脈的中部,東距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的直線距離為100公里。卓奧友峰主要有西北、東北、西南、東南和西山五條山脊,峰體被常年積雪和無數條冰川所覆蓋。北側的加布拉冰川長10多公里,南側的蘭巴冰川長14公里,而格重巴冰川長達20余公里。冰川類型以山谷冰川為主,其次為平頂冰川、冰斗冰川等等。1954年10月19日,奧地利登山隊四人首次沿西北坡登上卓奧友峰頂峰。氣候特征:卓奧友峰地區的氣候與珠穆 ... 查看詳情

孜布日神山

位于日喀則定日縣境內,海拔5500米,也叫飛來山峰。相傳該山是從印度飛來的,后被釋迦牟尼在山上釘了2個木樁而釘住。山中有一片宮堡的廢墟,規模相當宏大,有高大的圍墻和拱形的山門,有核心宮殿、有寺廟、有碉堡。 查看詳情

樟木口岸

樟木口岸距離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只有90多公里,因而許多境外游客把這里作為他們入藏或出藏的大門。樟木境內有世界第14高峰希夏邦馬峰,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特的冰川和幾十個大小湖泊,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可供觀光旅游。一日四季,從聶拉木縣到樟木這一段雖然只有35公里,海拔卻下降2000多米,可以感受從浩瀚廣邈的雪域高原慢慢地降低海拔,漸漸地看見樹木、森林、瀑布,直到香蕉樹、榕樹、竹子。體會一日四季的甜酸苦辣。中尼友誼橋在樟木口岸的中尼界河上,海拔1800米,1964年建成,是一座橫貫東西的鋼筋混凝土大橋。橋寬8米左右,長45米。橋身兩側筑有低矮欄桿。橋頭中國一側建有友誼室和八角形友誼亭,供過往邊民和觀光游覽 ... 查看詳情

宗山抗英遺址

遺址聳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懸崖峭壁上。宗山面白居寺方向是大面絕壁。沿絕壁右側的山脊往北,山勢陡緩,但絕少植物,山巖皆裸露,呈麻紋,形似馬背脊般光溜。往北約六百余米左右,山脊分東西兩支,較長的西支山脊的環抱處即白居寺。而白居寺老城就散落在宗山的周圍。1904年,英帝國主義侵略軍600人占領崗巴宗,同時從亞東向北入侵江孜,在宗山受到江孜軍民的拼死抵抗。江孜人民在宗山上筑起炮臺,用土炮、土槍、“古朵”、刀劍、梭標和弓箭與入侵之敵展開了英勇的血戰,戰斗持續了8個月之久。6月,英軍派來了援軍,用大炮狂轟宗山炮臺,堡壘中的火藥庫為英軍炮火擊中爆炸。江孜軍民在最后關頭,仍用石頭拼死抵抗,堅持了3天3夜。最后所有 ... 查看詳情

帕拉莊園

帕拉原是不丹一個部落的酋長,因不丹內亂遷到西藏,并取得西藏地方政府官銜。隨著帕拉家族權勢的增大,帕拉莊園的規模日益擴展。1904年,英侵略軍焚毀了原在江孜附近江嘎村的帕拉莊園。抗英戰爭結束后,帕拉莊園遷到班久倫布村,歷經數十年其家族勢力不斷擴大。帕拉莊園主旺久當過林布寺小喇嘛,還俗后主持莊園的日常事務。他整頓莊園經濟,擴充莊園規模,加強對農奴的統治,到西藏民主改革前,帕拉擁有小莊園22個,占有土地8600多克(面積丈量單位)、牧場6個、總牲畜14250余頭(只),占有朗生(農奴)2440余人。1959年,帕拉旺久參與叛亂并外逃,其莊園理應全部沒收,當時的江孜分工委考慮到帕拉莊園系西藏十二大莊園之 ... 查看詳情

貢覺林卡

古園林建筑,又名重覺林宮,位于城東,由七世班禪丹白尼瑪于1825年興建。建成后名為德吉(幸福)經堂。后因清道光皇帝御賜用藏、漢、蒙、滿四種文字繕寫的“貢覺林宮”金字匾額,遂改為貢覺林宮。1954年水災,貢覺林宮毀于一旦。現經人民政府修建,辟為日喀則市人民公園。園內幽環曲徑,四面貫通、安放有石桌、石凳。開鑿了人工河,可供游人泛舟。河廊上筑有亭臺、拱橋等景點,每逢重要節日,游人都要去此舉行盛大的游園活動。 查看詳情

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的藏語意為“吉祥須彌山”,是六大黃教寺院之一。此寺為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徒弟,一世達賴根敦珠巴于1447年所主持創建的,以后經過歷代班禪的修繕、擴建,寺院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如今氣勢磅礴的建筑群。今占地約20萬平方米,周垣長約2000米。措欽大殿是扎什倫布寺的主殿,步人寺院大門眼前最大的建筑物就是此殿。殿門外是由回廊圍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講經場。過去班禪大師經常在這里向全寺僧人講經布道,也是喇嘛們進行宗教答辯的場地。大殿前部是大經堂,經堂的中央是班禪的寶座,經堂后面的三間佛殿,釋迦牟尼殿居中,西側是彌勒殿,東側為度母殿。彌勒殿藏語是“強巴康”,建于明順五年(1461年),所供彌勤佛像高11 ... 查看詳情

白居寺

白居寺藏語簡稱“班廓德慶”,意為“吉祥輪大樂寺”。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歷時10年竣工。該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建立的。因此它聚薩迦、格魯等各派共存于一寺。每個教派在此寺內都擁有五六個“扎倉”(殿堂),因而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響。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結合的典型的藏傳佛教寺院建筑,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渾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了十三世紀末至十五世紀中葉后藏地區寺院建筑的典型樣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塔都完整保存,具有紀念碑性質的大型建筑群。白居寺被稱為西藏塔王。這座寺廟以它巧妙利用地形地貌的建筑布局、擁有宏偉別致的“十萬佛塔”和對西藏佛教各教派兼容并蓄的 ... 查看詳情

薩迦寺

薩迦寺是薩迦派第一座寺院,由薩迦的創始人昆·貢卻杰布于公元1073年創建。薩迦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寺中藝術珍品浩瀚,文物價值又極高,因此被人們稱為“第二個敦煌”。薩迦寺分南北兩寺,以仲曲河為界,北寺修在北岸苯波山前,始建于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北寺規模宏大,為一片重疊逶迤的建筑群,在“文革”中遭到毀滅性破壞。如今北寺還有一座建筑保存完好,里面有幾個佛殿開放,供奉薩迦大法王等,有神水,薩迦大法王的腳印等。星羅棋布的村舍沿山腳向平原展開,直至與縣城連接起來。那些別致的房屋有秩序地排列著,古樸的街巷也很有規矩,這種形制獨特的村舍在西藏并不多見。薩迦南寺坐落在日喀則地區薩迦縣仲曲河南岸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