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景点 - 全部
分类浏览景点:

苍坡溪门

苍坡溪门是整个苍坡古村寨的正门,为元明时期建造。苍坡村正门历来又称“车门”,它是一座规整的礼制建筑,其结构为木造牌楼式,斗拱构件粗壮,两层屋顶各有两层下昂,木柱由下往上向内微倾,为“侧脚”作法。中间向上有五条横梁。“车门”属明清以前的建筑技法,风格可远溯宋代。车门前有块石铺设的“进士坛”,从道路到进士坛有3级台阶,叫“三试阶”,从进士坛到车门有7级台阶,车门下有4块花岗岩拼成的“太师帽”图案。车门里面有5块石板联成的“五龙”桥,也叫“鼎香”桥。这种种作法都有其确切含义,和当时的科举取士制度紧密关联。 查看详情

进士牌楼

进士牌楼位于岩头古村,是楠溪江同类建筑中气派规模最大的一座。相传在岩头镇上村,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岩头村金昭身中进士,由大理寺左寺右寺副,迁任端州知府,嘉靖年间得世宗皇帝所赐立牌楼,立于金氏大宗祠正门前左侧。牌楼平面呈横长方形,三间四柱木构建筑,高7.63米,面宽9.90米,通进深2.35米。明间两柱为方石柱,次间两柱为木柱,用材粗壮,并在柱头抹成小斜面。柱脚前后置石抱鼓,柱础为覆盆式。牌楼两外侧立有四角柱,明次间均有阑额、由额、额枋等,各施雀替、丁头拱。正额前后悬匾。头拱粗壮规整,制作精致。屋子脊用薄砖砌成清水花脊,脊面刻如意花草。明间屋脊两端饰龙头吻;次间脊端饰凤头吻,两垂脊脊端 ... 查看详情

陶公洞

陶公洞位于大若岩景区,在大若岩山脚下。洞高56米,宽76米,深79米,是浙南最大的石室。“洞内晦明,随云变幻,云归则暗,云散则明。”洞分上、下两层,下层建有三间观音阁,阁前有可纳数百人的讲经坛。洞外建九楹前殿、钟鼓楼、厢房及僧厨,洞内南侧一条56级石梯通向上层“天台”。天台后建有胡公殿,供奉胡公大帝座像,前面是文昌阁。胡公殿神龛右下一罐状“赤水井”,常年不涸不溢。洞内南侧岩壁上有二条形长洞,谓之流米洞和白鲞洞。夜间灯烛辉映,洞壁白石,或似游云,或若鳞片,昏明异形,远近殊色。洞口绝壁上山溜滴珠,洒入池中,如同“天女散花”。陶公洞靠山面水,洞前有巨石,高约20米,称“登仙石”。洞北侧200米处,可见 ... 查看详情

孝思祠

孝思祠,位于花坦乡廊二村,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该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美,为明代典型建筑。祠堂坐西朝东,占地1200平方米,由影壁、门厅、两厢、戏台、正厅等组成,面宽17.82米,进深37.4米。东面开三组双扇大门,中门由基座开槽作为通道。戏台居中,单间亭阁式,顶棚设八角藻井,五重斗拱。正堂梁柱用材粗犷,柱础多为木质。明、次间12根经柱柱头齐平,俗称“十二平”,为他处建筑所罕见。该祠规模宏大,制作精美,为明代典型建筑。 查看详情

红十三军旧址

五尺村,静谧恬适,位于楠溪江上游、岩头村西北约6公里处。该村的四份祠堂,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所在地。如今,该军部旧址南侧七、八十米处的山岗上,矗立着红十三军纪念碑。碑高十米,张爱萍将军手书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十三个熠熠生辉的金色大字,镌刻在碑体的青石上。背景知识:1930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提出要发动浙南地方暴动,成立红十三军。5月9日(农历四月十一),正式宣布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设在永嘉县五尺村四份祠堂。五尺村地势险要,当年是浙南地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最早的一个村庄,当时该村仅二百多户人家,就有113人参加了红十三军。 查看详情

仁济古庙

苍坡村的东池、西池之间有一座仁济庙,是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由十世祖伯钧公始建。现该庙已被辟为苍坡民俗馆。相传西晋永康年间,浙南地区洪水为患,有“周凯”者,因为民博斗洪水而死,奉为“平水圣王”。古庙是按照《周礼》“前朝后市”的构思设计的,四合院式,门屋与正殿都是五开间。庙宇三面临水,中间庭院做“水天井”,应以水克火之风水说法。庙前有3棵3人合抱粗的柏树,至今已八百多年。东池北端有一座“水月堂”,四面环水,花墙隔漏,古朴典雅。堂南端有一小院,内挖小水池,如明镜镶嵌,可鉴日月。水月堂建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是八世祖李霞溪为纪念其为国牺牲的胞弟李锦溪而建。交通从岩头到苍坡可乘 ... 查看详情

东宗惨案旧址

东宗祠堂位于岩头镇岩头村南端。1932年5月23日,国民党省防军于此杀害红十三军第一师官兵22人,雷高声等7人被押解至温州杀害,制造了闻名全国的“东宗惨案”。旧址为晚清四合院式木构建筑,坐南朝北,占地1200平方米。 查看详情

金贯真烈士墓

金贯真烈士墓位于岩头镇屿山南麓。始建于1973年,1985年重修。墓坐北朝南,进深15.8米,面宽12.7米,占地200平方米。墓前山麓北侧有74级石阶通往墓陵。墓室后靠正中上方竖立墓碑,高7.55米,原先体正面青石板上镌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署“金贯真烈士永垂不朽”9大字。1984年列为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金贯真(1902-1930),又名家济,岩头人,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为温州独立支部主要成员。北伐时任东路军总指挥部秘书兼党团书记。1927年秋赴苏联中共大学深造。1929年8月回国任中央巡视员,浙南特委书记,红十三军政委,1930年5月18日返温时被捕牺牲。 查看详情

望兄亭

苍坡村南寨墙上有一座望兄亭,与南边方岙村的送弟阁遥遥相对,这里还流传着李氏七世祖李嘉木、李秋山兄弟情深的一段佳话。望兄亭与西侧的仁济庙、大宗祠、车门一起组成苍坡村重要的公共中心,并和寨墙上那铁臂虬枝,浓荫如盖的古柏构成了一段村落立面活泼灵动的轮廓线。典故:南宋年间,苍坡村有李氏兄弟二人,和睦情亲至深。后因兄迁居方岙村,仍来往不绝。兄筑“送弟阁”,谣望嫡归,而弟构“望兄亭”,以慰思兄之情。 查看详情

屿北武装起义纪念亭

为纪念屿北武装起义,1985年,在屿北村口建造了纪念碑亭。纪念碑高6.3米、碑身长宽各0.9米,碑座长宽各2.3米,著名书法家任政书写碑名:“屿北武装起义纪念碑”。纪念碑后,建有一座纪念亭,亭基长7.5米、宽5.8米,四面环有1.6米宽的走廊,廊外有水泥钢筋栏杆,亭顶为水泥平台。亭的正面镌刻原浙江省委书记王芳题写的亭名:“屿北武装起义纪念亭”。原瓯北中心县委书记、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政委胡景碱撰写碑记。背景知识:屿北村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十三军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瓯北县委的主要驻地。从1945年3月到5月,先后五次击退了顽军的反扑和“清剿”,其中第五次“清剿”中,国民党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