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景点 - 全部
分类浏览景点:

碧霞祠

碧霞祠位于岱顶,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整组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碧霞祠初名昭真祠,金代改称昭真观,明代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年间改为今名。明代曾扩建,雍正八年(1730)在明代扩建的基础上,又增建歌舞楼及东西两神门阁,乾隆三十五年部分殿宇得以翻修。该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外院有歌舞楼、东西两神门阁、左右钟鼓楼等,歌舞楼下有一火池,人称“宝藏库”,是香客焚表进香之地;山门内供奉青龙、白虎、赵公明、刘挺四尊铜质铸像;院内东西两侧各立清代乾隆皇帝御碑一通,上建御碑亭,院中置香亭,亭左前方立有明万历四十三年《泰山天仙 ... 查看详情

斗母宫

斗母宫位于万仙楼北,古名“龙泉观”。创建时间无考,明嘉靖二十一年重建后更今名。原为道教宫观,清康熙初年尼姑主持,祀北斗众星之母,遂更名斗姥宫,又称妙院。 宫内殿阁亭廊几十间,分别座落在三进院落之中,布局疏密得宜,建筑深秀庄严。东有“听泉山房”三间,可观赏中溪的“三潭叠瀑”。西山门外有古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俗称“卧龙槐”。此处,重峦深涧,风景如画,红墙碧瓦,泉以涤心,古刹钟声,幽雅动人,自古便是听泉、观瀑、品茗、赏景的胜地。 查看详情

冯玉祥墓

冯玉祥墓在西溪口东侧,墓为泰山花岗石砌成,旁山临涧,庄严、肃穆。墓壁上横镌郭沫若题书“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大字,下为冯先生浮雕头像,上刻冯玉祥先生的自题诗《我》。墓前是大众桥,冯先生于1935年建。桥跨石峡两岸,两边护以红色铁栏,在青山绿树映衬下,更显庄严雄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冯玉祥,反对当时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于1932年3月隐居泰山。同年10月赴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寇浴血奋战。1933年8月又重返泰山,直至1935年。后来又于1936年5月和1937年8月先后两次在泰山作短暂停留,在泰山常住普照寺和五贤祠一带常住。 查看详情

高山流水亭

高山流水亭,位于斗母宫东北、经石峪坐落在高岭上。传说是伯牙抚琴的地方。 亭为四柱方形石亭,边长6.1~6.6米,通高4.4米。为明隆庆六年都察院右佥都御使万恭所建。流水亭柱上施角梁、扶角梁、金枋、单脊四注顶,浮雕瓦垄、勾头、滴水等,柱间上部施额板。此地风景恰切得诠释了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大神韵。概因此附会于伯牙与钟子期知音的故事。 查看详情

五大夫松

五大夫松位于云步桥北侧,盘路至此,有石坊赫然而立,额题“五大夫松”。 坊西有古松,又称“秦松”。旁有五松亭和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的摹刻。据《史记》载,五大夫松是在秦始皇登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大树之下,因树护驾有功,遂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后被雷雨所毁。 清雍正年间,钦差丁皂奉诏重修泰山时补植五株,今存两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被誉为“秦松挺秀”,现已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查看详情

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距今4000年—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大汶口文化”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通泰安市内可乘公交车26路前往,也可乘坐泰安到曲阜的中巴车 查看详情

岱宗坊

岱宗坊是一座流传有许多美丽的神话的四柱三间式古代牌楼。它始建于明朝隆庆年间,位泰山岱庙北门外,是泰山东路登山之门户,为登山第一坊,号称泰山第一坊。额题篆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有标志导向作用。坊前分立《重修岱宗坊记》和《重修泰山记》。坊北原有三皇庙,祠伏羲、神农、黄帝,还配以八蜡神。两庙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拆毁,1979年在其旧址上修建军了泰山宾馆及旅游机构。坊北为玉皇阁及白鹤泉故址。泰山作为五岳独尊的圣山,在登山之始,自然要有提醒人们进入名山胜地的标志,以使人们收敛视野,排除杂念、“若登天然”般地攀登泰山。作为登山第一坊的岱宗坊,其审美价值还不能孤立的从这一单体建筑来审视。岱庙这一祭拜 ... 查看详情

红门(一天门)

红门(一天门)位于岱宗坊北,红门路北首,东临中溪,西靠大藏岭。宫因岭南崖有红石如门而名,创建时间无考,明清时重修。庙分东西两院,东为弥勒院,西为红门宫,中由飞云阁相连。东院正殿原祀木雕弥勒佛,1966年毁;东有穿堂式更衣亭,旧时帝王官宦登山至此更衣,今为茶室;南有穿堂式过庭。西院为元君庙。其正殿原祀元君及送生娘娘、眼光奶奶,今置九莲菩萨铜像;西有且止亭,今为泰山风光摄影展室;南为穿堂式茶亭。正殿后是禅房院及东西配房。飞云阁原祀观音大士,今为赏景台。宫前三重石坊形若阶梯。前为一天门坊,明代建,参政龙光题额,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巡抚李树德重建,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及“盘路起工处”大字碑 ... 查看详情

壶天阁

壶天阁位于泰山中路回马岭下,明嘉靖年间称升仙阁,乾隆十二年拓建改名壶天阁,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1979年重建阁楼。壶天阁跨盘道而建,为城门楼式。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清嘉庆年间崔映辰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廷路又题联“登此山一半以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壶天阁门洞有双柏自墙内横生,盘旋而上,堪称奇景。 查看详情

经石峪

经石峪坐落在斗母宫东北方,是中溪支流的一片大石坪。 石坪上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镌刻的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大字遒劲古拙,篆隶兼备,被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