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天气预报

19 ~ 27℃
大雨转小雨
西南风<3级
查看天气详情
莆田景点 - 全部
分类浏览景点:

龙华寺与龙华双塔

龙华寺初建于唐垂拱三年(687年),唐宣宗大中初年(847年)赐名“龙华万寿禅寺”。宋天圣年间,仁宗诏龙华寺和尚雪经入京讲道,回寺后扩大建筑规模。 宋绍兴年间至元至顺年间,龙华寺几经毁坏,几经重新修建,至元代元贞年间,龙华寺已成为仙游县第一大丛林,辖11院77庵。当时全县和尚尼姑约有一千多人,而龙华寺就拥有僧众近五百人。 元末至明、清两朝,龙华寺又四度兴废。尤其是明嘉靖四十三年,倭寇入侵,寺毁僧散,一片凄凉。明万历年间和清顺治、康熙年间又重新修建,到了民国末年,龙华寺又几经荒废。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1988-1992年),侨僧释广静捐资五十五万元,重新修建龙华寺,如今已焕 ... 查看详情

梅峰寺(光孝寺)

寺的前身原是一座观音亭。宋元丰八年(1085年),地方名士李富之母黄氏舍地百余亩,将亭扩建为寺。绍兴七年(1137年),赐名“报恩光孝寺”。元代在寺内设官讲。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犯莆,寺被焚毁。明万历年间重建。清代增建大小殿宇十多座,傍山而起,错落有致。山门内两侧,耸立着四角、三层的钟、鼓楼。钟楼的第三层,原悬有一口宋代名匠蔡通铸的铜钟,声音可卜阴晴,能传及四十里外。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楚军驻寺失火熔毁。民国初年才又仿宋钟重铸一口,重约一千五百公斤,外铸经咒文五百多字,钟体古朴典雅,发音极为洪亮。每当晨光熹微,钟声乍起,悠扬悦耳,人称“梅寺晨钟”。近年,在海外侨胞热心赞助下 ... 查看详情

木兰陂(木兰溪)

木兰陂拥有陂首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三部分,布局合理,设计完善,施工精密。陂首为堰闸式滚水坝,用巨块花岗石纵横钩锁迭筑。全长219.13米,陂墩33座,各高7.5米,置有32孔闸门。   陂的南北两端,建有总长500多米长的护陂堤。陂的干渠120余公里,沿线建陡门、涵洞等三百多处,分灌南北洋平原。1958年,在陂附近兴建架空倒虹吸管工程,引东圳水库之水到沿海地区,使木兰陂大大提高灌溉、排洪能力,灌溉面积从原来的15万亩,增加到25万亩。 为纪念建陂的先贤,木兰溪的南岸修建了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的“协应庙”。现已辟为“木兰陂纪念馆”。馆内供有四位建陂者塑像,保存自明代以来名人撰 ... 查看详情

宁海桥

宁海桥位于莆田市涵江与黄石两地交界处,木兰溪下游的入海口,古为宁海渡,故名宁海桥。 宁海桥初建于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由于溪海在此处汇流,工程十分艰巨,自元至清,300多年间六建六圮。到清雍正十年(1732年)第七次修建,历时15年才建成功。是一座势如长虹、凌空飞架的大石桥,雄伟壮观。 每年端午节,拂晓站在桥上观日出,蔚为奇观;旭日初升,极似一面大圆镜,放射出万道金光;桥下波光粼粼 ,犹如金龙逐波,十分壮观,故有“宁海初日”之雅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该桥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自驾可由沈海高速公路莆田互通至黄石镇桥兜村即达。 查看详情

三清殿

重檐歇山造,原面宽五间,明扩为七间,进深六间,殿内竖有20根木石连接大柱,仍保存宋代建筑风格。与福州华林寺、宁波保国寺并称为江南古建之华。 三清殿包括山门、三清殿、通明殿、九御殿、四官殿、文昌殿和五帝庙、东岳殿、五显庙、西岳殿等。   三清殿东面的东岳殿,今仍保存着宋代龙柱,明代梁架结构,梁架上彩绘着道教图案,是南方罕见的古建实物。 三清殿和东岳殿之间的庭院,现已辟为“碑园”,集中存放着从全市各地收集来的碑碣石刻。其中最为宝贵的是宋徽宋赵佶手书的瘦金体《神霄玉清万寿宫碑》、宋孝宗的《赐少保陈俊卿扎碑》和陈俊卿的谢恩表文。《兴化军祥应庙记碑》是研究宋代莆田对外贸易的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也 ... 查看详情

天中万寿塔

天中万寿塔始创于五代末,座北向南,塔为石构实心,四方形五层,高7.4米,边长5.1米,以山作基,砌石而起,直插云霄。万寿塔表面几乎布满浮雕,其造型之奇特、艺术之精湛,均堪称一绝。第一层置于瓣莲花须弥座上,四转角各雕一尊力神,略作半蹲,用头着力顶住上层塔座,塔身四面则各雕双龙相戏图,其形态各不相同。其中尤以南面一幅浮雕图面为雌雄双龙用尾巴互相钩住作交配状,同时又双双回过头来,四眼对视,含情脉脉。第二层底部又重垫一道须弥座并有八个座脚,塔身四转角只置圆鼓形立柱,每面则各雕四幅折枝花卉。第三层每第一面各凿成三个拱门形浅龛,龛中各雕一尊佛像;四转角作浮雕身着古代武士服的立体人像。最奇特还是第四层,塔身各 ... 查看详情

贤良港天后祖祠

贤良港天后祖祠里供奉的是妈祖父母神像和宋代“异人妆塑”的妈祖神像,以及妈祖列祖列宗的牌位。据《天后志》记载,妈祖曾祖父“保吉公弃官隐居贤良港”。五代闽王时,其父林惟悫“官湄洲都巡检”。天后祖祠周围尚有“受符井”、“三炷香”礁石、“五帝庙”、“宋塔”、“古码头”等古代遗迹遗址。祖祠里还保存着清代《奉旨春秋谕祭》牌、《重建天后祖祠》碑刻、《历朝褒封徽号》牌刻和《敕封天后志》等珍贵文物,极有史料价值。据资料记载,宋时,贤良港就是繁华的商埠,现存600多米条石砌成的宋代古码头,便是例证。码头两侧还有两座独特的宋代古庙-灵慈东宫和西宫。每当潮涨,微波亲岸,浪花如雪,鸥鸟舟楫,争相入港。每年八月十五大潮来时 ... 查看详情

南少林寺遗址

导游  南少林寺遗址位于莆田县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九莲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仅比嵩山少林迟建60年。至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 介绍  相传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于“僧兵”,并准许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座分寺。莆田县九莲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较早创建的分寺之一。 唐太宗贞观年间,嵩山少林寺僧南下,不远千里来到九莲山,住锡在林泉院。此后,林泉院易名林山少林寺。北宋时,寺庙更加兴旺,僧人500多名,武风极盛, 因为规模宏大(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武风鼎盛 ... 查看详情

蔡襄陵园

蔡襄(1012—1067),出生于枫亭清泽亭卧牛山(今九社村),于宋治平四年病逝枫亭家中,享年56岁,葬于锦岭,欧阳修为其写“墓志铭”,朝廷追赠少师,谥忠惠。墓前立有一对“石望柱”,上刻对联:“五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据传,当年墓园占地60亩,墓前大道还立有“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的下马碑。1997年,海内外蔡襄后裔把其墓重建为“蔡襄陵园”,历时三年,于1999年竣工,占地面积20亩,仍保持宋代艺术造型,增建“山门”、仪门、围墙、端明楼、四垂亭、书法碑廊、以及管理房和停车场,重塑文武石仲翁、石羊石马、石虎,铺平石墓埕、水泥通道等附属设施。蔡襄陵园,原为蔡襄墓,位于仙游 ... 查看详情

梅妃故里

梅妃原名江采苹,唐玄宗时,作为秀女被选入宫,后封妃。因酷爱梅花,在居住的地方遍植梅树,且建有一亭,取名“梅花亭”,称为“梅妃”。每当梅花盛开,她便成天赏梅作赋。玄宗就戏称她为“梅精”。真是“梅精千载有香魂”。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深深地怀念着她,称之为“祖姑皇妃”。在江东村里,有座建于北宋年间,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宫殿式建筑,这就是供奉梅妃的“浦口宫”。浦口宫保持着古建筑风貌,殿堂高大宽敞,八根大石柱支撑着巨大的顶棚斗拱结构,神龛护拦镂空的木雕花卉、翎毛、树石等,极为精美。宫内竖着郭沫若先生咏梅妃的诗碑。村边宁海桥附近海边上,有块巨石,刻着“梅妃故里”四个大字。1998年,江东村人捐资,在巨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