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景点 - 全部
分类浏览景点:

北石梁洞(仙人洞)

位于仙桥景区。是一天然洞穴,相传王子晋吹箫桥上,曾憩息于此,故将此洞命名为“仙人洞”。洞顶有龙岩、狮子岩、鲤鱼岩、玉兔望月等景致,还有一泉水飞落而下,泉清味甘。洞内建有木构的大殿三间和住房,厨房数间。殿内供送子观音、如来佛祖、财神和文曲星。200年前,施元孚在《雁荡山志》中还没有记载洞内有建筑物。直到清代嘉庆年间才开始建立“仙洞寺”,仙洞寺早已荒圮,现在的洞内建筑为1989年所建。 查看详情

朝阳嶂

位于灵峰景区。朝阳嶂,从南到北,长达400余米。嶂壁曲突如镂,应物象形,风景如画。从响岭头旅游村向西走,走出村街,迎面横亘于道路西侧。 查看详情

东洞

东洞位于南雁荡溪石岸 东洞位于南雁荡溪石岸。洞口朝南,呈圆门状。口之左壁镌有“东洞”两巨字。站于洞口,风从洞出,夏日沁人心脾。出洞口为一直径8米许朝天洞,洞壁直立,高可20多米。在东北洞壁上方,沿有笔直如柱的华表峰,高40多米。其下石梁横空,呈半圆形门,上刻“东天门”,入内便是会文书院。 查看详情

东南屏障

近东洞。从爱山亭南行,举首可看到一处孤峰矗立,全峰由三块巨石构成,呈“品”字形。走上几十级石阶,大有泰山压顶之势,这就是南雁众多奇峰怪石中出类拔萃的锦屏峰,又名石屏风、石门楼。这里历代都是南雁荡山主要景点,开发于唐代中期,宋时称石门楼。宋代陈有功有“百里周遭雁荡山,石门天设不须关’诗句,清代黄青霄有“拔地嶙峋列画屏。潆洄水抱数山青”诗句。此峰高33米,宽50米,厚约4米。主峰下一洞门,高4米,宽6米,门楣上有“东南屏障”四字的摩崖石刻。穿过洞门往南看,有两岩相连,一如蛇头,一如龟,称为“龟蛇会”。又有两巨石,一似狮,、一如虎,为“狮虎斗”。从山岭上看此峰,宛如头戴方帽的“知客僧”,正向游人垂袖恭 ... 查看详情

蛤蟆坑

从售票亭沿石级到雨伞岗头,有左右两个方向可走。从左手面可见蛤蟆坑。此坑朝南,位于景区,在万象嶂和紫庭嶂之间,因坑口左侧有一块巨大的蛤蟆岩而得名,但这只蛤蟆匍伏在坑边,不易看见。只有走到洞口20米的地方或登上十殿向窗外看,才能看得清楚。 查看详情

果盒三景

鸣玉溪中的凝碧潭与跨越其上的果盒桥及果盒岩(亭),和称“果盒”三景。位于灵峰景区。凝碧潭,位于果盒岩与渡船岩之间,宽阔亩余,深10米,潭水澄碧,清澈见底。果盒桥,横跨凝碧潭上,紧靠果盒岩,果盒岩生得蹊跷,形状扁圆平整,中间有一条环痕,俨似果盒。 查看详情

接客僧

位于灵峰景区入口。又名石佛岩、老僧岩。此岩酷似老僧秃顶披裟,朝东南方,拱手做迎客状。清人有这样描述这一景致:“兀然山口立,笑引往来人”。观景指南:最理想地点为石佛亭。在水涨新桥头向西南观望,也颇为真切。 查看详情

龙鼻洞

位于灵岩景区。龙鼻洞又名龙鼻龛,有“雁山碑窟”之称,计有历代摩崖碑刻80多处,为文人墨客拜谒之地。位于灵岩寺右侧的插龙峰下。可从灵岩寺后或寺旁的石蹬小路盘旋而上。洞口朝南,正对玉女峰。深宽各约10米,高约100米。紫黑色两壁顶端按合处,中嵌一条青铜色横石,鳞甲宛然,酷肖一条巨龙婉蜒下绕,将至洞底,垂奏瓠,一爪据地,好像是保护颔中之珠。 查看详情

屏霞嶂

位于灵岩景区。又名灵岩,朝南。进入南天门,迎面可见。嶂高广数百丈,壁立于霄,明刘芳誉《屏霞嶂》诗:“摩天峭壁俯禅关,炫目丹砂好铸颜。恍愧仙源迷路处,乱霞飞绕赤城山。”可谓写出了它的容采风神。 查看详情

梯云谷

位于雁湖景区。在长微村西面半公里的山中。谷口巨石垒垒,南北两侧嶂壁夹峙,高耸入云。南侧嶂壁下部有巨石相依,中留一洞。游人只能从1米多宽的洞中进入谷内。谷深约300米,铺有一条100多级的石磴,看上去象一张云梯。再曲折前行,渐入渐宽,三面嶂壁环合,幽深寂静。谷底左侧嶂顶有个缺口,瀑水悬泻,因谷得名为梯云瀑。瀑下潭广二、三亩,倒景如画。潭水清澈透碧,沁人有脾。在谷口的东南方,一峰拔地而起,高约100米,体园色白,似古代宫殿前的华表,因名石表峰。在此峰对面的绝壁间有“黄梨洲先生双瀑讲学院故址由此进”的石刻路标。据说,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曾在这里讲学。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