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景点 - 全部
分类浏览景点:

百步沙

百步沙沙质纯净、滩形优美,由于滩面较窄,受潮流和方位的影响,大海在这里也显得格外温顺。清杭州人胡绍家《百步沙》诗云:“太子塔前沙,临风散似霞。至今卷石在,不见惹微瑕。” 百步沙前,海域辽阔,海滩宽广而平坦。沙滩中间有一小坡延伸海中,坡冈上筑有一小巧玲珑的亭子,名师石亭,它与北端六观亭,是供游人观日出、聆潮音、沐海风的佳地。 夏日夜晚,此地更是海风习习,凉气袭人,游客也多来此闲步乘凉。 1982年,这里建起了可容纳游客3000-5000人的海滨浴场。浴场设有帐篷旅馆、高速游艇、手划橡皮艇,还辟有沙滩排球场、中央餐厅、KTV包厢、茶座、露天舞厅等娱乐项目。位于多宝塔东约百多米处海边,南 ... 查看详情

千步沙

千步沙在普陀山东海岸。自几宝岭北麓至望海亭下一片沙滩,长约1750米,称千步沙,为普陀山上最大的沙滩。 沙面宽阔平缓,沙质柔软细净,北端有一巨石植根沙间,水落则石出,上书“听潮”二字,均出自吴兴书画家王震手笔。向上有石阶通往望海亭。登亭远眺,漫漫瀚海一望无际。 目前,千步沙已开辟了海滨浴场和海上娱乐中心。千步沙南起朝阳洞,北接法雨寺,绵亘1500米,沙质纯净细滑。交通2号线在“法雨寺”下车,步行200米即到。 查看详情

洛迦山

由普陀山到洛迦山航程约30分钟。据传“须经过二十四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岛南、北 有三处码头供香客渡航,并建有磐石磴道3000余米,名“洛迦山香道”。恰如“四十八愿 塔”有联云:“寂灭道场常乐我静,洛迦胜境花木幽深。”。 船行莲花洋,远望洛迦山酷似一尊大佛安详地仰躺在烟波浩渺的莲花洋上,头、颈、胸、腹、足均分明可辨,故有“海上大卧佛 ”之称。 登上洛迦山极目远眺,南望白沙、朱家尖怪石嶙峋,北眺淡浮数山,是为葫芦岛 ;西望普陀山,逶迤起伏,紫竹林、梵音洞、千步沙……尽收眼底。 据说当年观音大士就是由此跨越莲花洋去普陀山开辟道场的。志载,明万历年间,有僧在山中结茅。至清末,山上有妙湛、圆 ... 查看详情

紫竹林

山中岩石呈紫红色,剖视可见柏树叶、竹叶状花纹、因称紫竹石。后人也在此栽有紫竹。五代后梁贞明二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归国途中在此遇风受阻,在此建“不肯去观音院”于紫竹林中。观音院前有潮音洞。紫竹林旁有光明池,南有观音眺,对岸可见洛迦山岛。 据历代山志记载,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奉观音像回国,船经普陀洋面受阻,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位于百步沙南、潮音洞西上,正对波光潋滟的莲花洋,与洛迦山隔海相望。紫竹林庵前方是一片广阔的岬谷,海天一色,是揽胜朝拜者必到之处。交通1号线到“紫竹林”下车。门票紫 ... 查看详情

二龟听法石

一块巨石上,附着两块酷似乌龟的岩石,一只展肢伸脚,似往上爬;一只踞于岩顶,回头相望,仿佛正招呼后者赶紧跟上。二龟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令人叫绝。 典故:相传二龟受东海龙王之命前来偷听观音说法,因听得入迷,误了归期,化龟为石。一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一龟昂首伸颈,竭力攀援,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查看详情

磐陀石

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石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石2.7米,宽近7米,上宽下窄,呈菱形,曰“陀”。 上下石衔接处间隙如线,似连似断,好象上石悬空挂在下石之上。“疑天外飞来,似神手搁置”是对磐陀石最相当的描绘。 相传曾有人牵线割过两石交接之处,由此证明二石并未相接,但今人有尝试者却都没有成功过。(一说为每逢大年初一的零时,上石就会漂浮而起,用一根很细的丝线便可以横割而过。) 磐陀石险如滚卵,顶端却安稳如磐,可容30人在上游玩嬉戏。石上凿有石阶,可缘梯而上到石顶。 石上有明万历年间抗倭将军侯继高题写的“磐陀石”三个笔力遒健、势如飞天的大字,最令 ... 查看详情

心字石

此石平整光滑,石上镂刻一巨大的“心”字,字高5米,宽7米,心”字的中心一点可坐八九人,整个字可容百人打座,是普陀山上最大的石刻文字。字迹苍劲有力。此字刻于何年、出于何人手迹无从查考,但至少清代以前就已有此石刻。象这样巨大的文字石刻,在全国也实属罕见。“心”在佛教中泛指一切精神现象。心字石不远处有蛇头岩,民间传说“佛试蛇心”即出典于此。位于西天门下石坡上,沿西天香道而上,心字石是第一景。全山最大的摩崖石刻,其中心一点就可容七八人,整字可容百余人。交通1号线到西天渡口终点站下车即到,2号线在百步沙下车步行10分钟也能到达。 查看详情

五十三参石

在二龟听法石上端有五十三参石,大者侧立百尺,小者相累若卵,纵横拱峙,参差错列,不仅生态各异,而且移步变形。群石纵横拱峙,天然布列,传说为53名罗汉,在此听观音菩萨说法。随着晨昏晴雨的交替和晓雾暮霭的变幻,这群奇谲的山岩,也会呈现出浓淡不同的色相。元代书画家赵孟颖《游补陀》诗云:“涧草岩花多瑞气,石林水府隔尘寰。”普陀山多奇石,而五十三参石是普陀山奇石最荟萃之处。 查看详情

云扶石

“登云全要仗云扶,一片清光雪色铺。飞人危岩倚不坠,花开色踏以跌。”在香云路中段的拐弯处,有方形巨岩矗立路侧,岩面“海天佛国”四个大字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手笔,后来便成了普陀山的代称。此岩上又叠一石,高插云海,险而且玄,石上刻着“云扶石”三字。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钵,承受天露。 历史典故: 相传1962年,郭沫若游山,至佛顶山,信口而出“佛顶山顶佛”,并向同行者征下联。郭的秘书出“天一阁一天”以对,郭不以为佳,一姓郭的当地公社干部出“云扶石扶云”以对,郭沫若颇为赞赏,传为佳话。 普陀山上,除云扶石外,另还有两石较为著名,一为磐陀石,一为二龟听法石。连同云扶石,合称普陀三奇石。 查看详情

南海观音立像

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 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观音立像工程浩大,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南海观音慈被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感谢网友wnglnlng提供图片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