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北聯靈湫

即北聯池,古稱北亂池。在隆德縣城東北部大莊鄉前莊村,距隆德縣城20公里。為葫蘆河支流什字河北源-大莊河的發源地,是六盤山脈中段西側著名的古靈湫和山頂湖,被隆德縣舊志稱為八景之一。縣志《古跡》一節中記載:“北亂池,在縣東六盤山,巖極高峻,池居半山中。闊約十五、六調,水流有絲竹聲。清泠可聽。瀑布時飛,橫如白練,山勢合抱成池。”北聯池北岸昔日建有惠澤大王祠。其山門前有一對石獅,登12級石階方至大殿,殿內供奉惠澤大王。再登12級臺階至后殿,后殿略寬大,供祀多位神祗。山門及兩邊殿前各置一六角形大石香爐。祠內有元代忽都魯沙雕立的“黑水龍王廟碑”一塊。 查看詳情

朝那湫淵

朝那湫淵是秦漢時湖名,即東海子、西海子。東海子在彭陽縣城西北部川口鄉干海村,今湖水走漏,當地人稱為“干海子”;西海子在固原縣城西南部20公里的海子峽。朝那湫淵西海子風景獨特秀麗,為群山環繞,形如掌立,現已辟為固原地區風景旅游區。海子水從山隙間兩洞噴涌而出,當地人謂之東西龍口。久而浸滴成潭、成海,在大山深處擁就一潭春水。在清代,西海子被列為固原八景之一,稱譽為“西海春波”。建國后,為解決農田灌溉和固原城用水,此地已建成兩座水庫。朝那湫淵海子岸邊綠草茵茵,猶如錦緞,夕陽西斜,遠望湫淵,水波隨風漣漪,泛出點點粼光,五彩繽紛。北山平緩,牧人于山坡上驅逐牛羊,猶如顆顆珍珠閃爍。自西向東望去,有座座山峰相連 ... 查看詳情

黨家岔堰塞湖

黨家岔堰塞湖位于西吉縣城西南部,距縣城38公里,在蘇堡鄉境內,是目前固原地區最大的地震堰塞湖。它尤如一顆璀璨的水晶珠,鑲嵌在廣袤的黃土高原上。1920年12月,西海固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8.5級地震,地處黃土丘陵區的黨家岔村由于巨大的地下震動使其東西兩面山體滑坡,堵塞溝谷,形成水堰,至今已80多年。黨家岔堰塞湖原湖水面積約80平方公里。現有水面東西寬600米,南北長3110米,面積達186.6萬平方米,平均水深約12米,總容積約1600萬立方米。其水質苦咸,礦化度較高,既不能食用,也不能澆地。堰內生長鯽魚、鯉魚、草魚等,最大的魚在10公斤以上。堰邊淺水處生長著大片人工栽種的蘆葦。 查看詳情

老龍潭

老龍潭有四個潭組成,現水庫大壩下游為一、二潭,是一段深峽危崖急流深潭,神奇莫測。三潭現被水庫淹沒,蓄水40多萬立方米,潭水平靜出奇,陽光投射在深幽的水面,薄薄霧氣在潭面上飄逸,恰似一面寶鏡,瑰麗迷人,有“高霞平湖”之美稱,水庫上游四潭為龍潭的門戶,幽谷危壁挾飛潭。清澈蜿蜒似游龍。山水相依,群峰倒影,美景如畫,頗為壯觀。老龍潭位于六盤山主脈東麓,涇河上游涇源縣西南20公里。清人胡紀漠公元1790年奉命勘察涇水源頭,在他的《涇水真源記》中賦詩曰:“無數飛泉大小珠,老龍潭底出貯冰壺。汪洋千里無塵滓,不到高陵不受污”。這里有民間故事《柳毅傳書》和《西游記》所描述的搪魏征夢斬涇河龍的傳說。門票20元 查看詳情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六盤山歷來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登上主峰米缸山遠眺,朝霧迷漫,云海蒼茫。日出云開,只見重巒疊嶂,層出不窮,春來綠樹雜花,天地清澄;夏時涼爽宜人,風光獨特;秋時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時雪盡窮野,銀裝素裹。1935年毛澤東同志曾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達此地,寫下了光輝詩篇《清平樂·六盤山》。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有野荷谷、小南川、涼殿峽、植物園、二龍河等。野荷谷,又名荷花苑,是條南北走向的峽谷,雖長不過6千米,寬不過六七米,但景色奇異,風光佳秀。幽幽曲谷,峰峰對峙,蒼松蔽天,野荷掩道。叢叢松柏貼身竄于絕壁,紅白樺木裸體懸于山崖。谷底水面清泓,綠葉黃花,蒼翠芳菲。崎嶇小道在野荷中延伸。長長峽 ... 查看詳情

云霧山草原

在固原城東北45公里處,有一座綠草如茵的山峰,那就是云霧山。云霧山主峰海拔2128米,山基由白云巖、紅色砂礫組成,土壤為地灰褐土和淡黑壚土,生長草甸植被。1982年,固原在云霧山建立了面積達4000公頃的草原自然保護區,1995年被列為省(區)級自然保護區,這也是我國黃土高原建立的第一個草地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有植物51科131屬182種,動物40科74屬80種,益蟲14科28種,蜘蛛5科7種。保護區所保護的對象就是這些草原植被及其生態系統,包括氣候、土壤、昆蟲、野生動植物、微生物等。 查看詳情

堡子山

如今古老的堡子山土城墻換成了磚墻,別致玲瓏的乘涼亭立于“龍頭”之上,顯得峭拔秀麗。登上龍廊,西可飽覽涇源山城勝景,東有果園,北有松濤,南有桃林,一片錦繡風光。晨觀日出,一輪紅日從山凹里升起,霞光萬道,映照山川。山谷間煙波浩渺,薄霧蒙蒙,遠處關山時隱時顯,煙濃霧凝似萬馬奔騰,如海浪翻滾,萬千氣象,尤為壯觀。堡子山原名觀山,坐落在涇源縣城東南角。站在海拔1958米高的堡子山上,涇源縣城盡收眼底,新建的幢幢樓房,層層疊疊拔地而起,舉目眺望,群峰疊岸,滿目青山,清奇郁秀,更增添了山城的壯美。 查看詳情

北象山

北象山建有象山公園,牌樓式園門,石條鋪階,拾級而上,回轉至巔。山腰有弘法寺,山頂建有一樓閣,題曰:“日觀千家戶,夜賞萬盞燈”。山上植有松柏、山桃。春天桃花盛開,如萬朵紅霞縈繞山間。北象山山腳曾建有韓魏公祠,祭祀宋代抗夏名將韓琦,祠宇已廢不存。北象山是隆德縣城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西蘭公路從山下辟路夾河西去。1935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途經隆德縣城時,就是搶占了這座海拔2313米的高山,迅速攻克隆德縣城,殲滅守敵的。1980年,縣人民政府在象山“象”額處建成一座占地14畝的“北象山烈士陵園”。在這里長眠著老紅軍李有錄、老山前線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張寶江、張新學烈士。北象山位于隆德城北,峻 ... 查看詳情

燈盞山

彭陽城西,有座突兀的高山,山勢峻峭挺拔,巍然聳立,這就是燈盞山,俗稱西山。山東連城,城西依山,山城渾為一體。唐代,彭陽為百泉縣治,興建有城池。到了宋代,出于軍事戍守的需要,城垣擴大,形成了現在這樣的格局。迄于明代,建置廢棄,彭陽城屢罹兵燹、匪患、地震等災難,關城破敗,逐漸荒蕪蕭條。市鎮雖已隱去,城垣氣勢猶存。昔日因山中建有廟宇,亦稱娘娘廟西山。燈盞山的來歷還有個傳說。相傳,清末年,有位人稱趙麻子的湖北籍風水師路過彭陽,上下相度,但見西山山勢獨特,東與蓮花山,北同鰲山相峙,成三山相聚之形,茹河穿谷東流。其山襟帶古城,形似燈盞,是難得的一塊風水寶地。便對當地人說:西山是座燈盞穴,主彭陽興衰之脈。若燈 ... 查看詳情

東岳山

東岳山距固原城東三里之遙有一座巍峨聳峙的東山,自從修造東岳大帝的神祠后,此山就改名為東岳山,成為固原的一座文化名山。根據歷史記載和老年人的回憶,到清代末,這里已是“九臺十八院,七十二座大殿”的宏大建筑群,聞名西北。九臺分別為:第一臺:山門。第二臺:大雄寶殿、地藏殿、觀音殿、石佛寺。第三臺:魯班紀念館、靈官洞。第四臺:城隍廟、關帝廟。第五臺:藥王洞、菩薩洞。第六臺:五龍碑。第七臺:玉皇樓。第八臺:東岳大帝殿、子孫宮。第九臺:鐵繩嶺。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