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天氣預報

15 ~ 22℃
中雨轉大雨
東南風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南通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文峰公園

位于濠河風景區,該園占地9.4公頃,1898年建成,原名長春園。三面環水,北有文峰塔,東毗紡織博物館,以綠蔭為主,造景與借景結合,是以田園神韻取勝的公園。與渭河形成“水包園,園包水”的格局。園中有湖,湖畔有“長春樓”,供游人小憩品茗。游覽指南:文峰公園的北門,與文峰塔隔濠河相望。橫跨于濠河上的“塔影橋”,迎面可看塑石假山。整座假山東高而西低,通體自然渾圓,峻峭處則顯得崢嶸。山洞隱現流泉,奔涌而下,山下成一碧潭。由石洞入園后,一幅高4米、寬8米的石崖浮雕呈現眼前。亦名“青春浮雕”,由“原始漁獵圖”、“老少練功圖”、“少女練功圖”三部分組成。欣賞畢入口處的石崖浮雕,轉身入園,但見芳草如茵。向前走去, ... 查看詳情

長沙海灘

位于黃海之濱的如東市長沙鎮黃海村,是南通踩文蛤之旅基地。因為這里盛產的文蛤馳名中外,號稱“天下第一鮮”,肉質鮮美,唐代就是上貢珍品。廣闊的灘涂上遍是野生的文蛤。它們在沙土下,當你踩沙時,文蛤受壓力就向上移,踩一下就上移一點,踩著踩著它就移到上面來了,就乖乖地讓你捉拿。一般一個小時踩下來,可收獲幾斤文蛤,它們可成為當晚你餐桌上的美食。到這里,還可以參觀周邊的風力發電站,看海上日出,海邊垂釣,海灘上放風箏。并可以品嘗十分新鮮的幾十種海產品:文蛤、黃泥螺、西施舌、沙蟹、海葵等。踩文蛤:近年來,這里形成了一種別具風格的旅游項目-踩文蛤。在無邊無際的灘涂上人們光著腳丫子踩沙灘,遠遠望去,海灘上的人群如同在 ... 查看詳情

蠣岈山

島上資源豐富,別有天地,尤以盛產牡蠣而聞名,故稱蠣岈山,當地漁民都叫它蠣岈堆。蠣岈山是在一大片淤泥中出現的牡蠣礁,而生物礁體一般都長在石頭、水閘等水工建筑物上,這種淤泥中出現的礁體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在相關科技文獻中也未見記載,專家們認為這一令人費解的特殊海洋奇觀為測定近二萬年以來中緯度古海洋變化提供了難得的觀照體,給世人留下許多懸念,值得作深層次的研究,為開發普及海洋科技知識、探尋海洋地質、氣候、生物變化及生態旅游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價值。蠣岈山生態旅游航線已開通,首推旅游項目有:漁港風光游覽、海上休閑、蠣岈奇山觀賞、海上觀日出、灘涂采集、捕海洋生物,坐騾馬彩車等。在海門市東灶港東北方向4海里的黃 ... 查看詳情

濠河風景區

濠河,原為南通的護城河,史載“城成即有河”,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她擔負著防御、排澇、運輸和飲用的重任,被稱為“人身脈絡”。其水面70萬平方米,清澈的水流,迂回蕩漾,景觀豐富,林木蔥郁,鷗飛魚翔的自然美景,又被譽為城市的“翡翠項鏈”。區內景點游覽指南:三元橋、文峰塔一帶是東南濠河風景片景點集中地。三元橋畔新建的文峰公園,如今已初具規模,并以其自然風光與天然野趣而倍受人們青睞。西南濠河風景片,是在舊時五公園基礎上興建的風景區,這里河面寬闊,碧波蕩漾,是南通市的文化娛樂區。文峰塔平地兀立,為南通三塔(另有光孝塔、支云塔)之冠。該塔建于明萬歷46年(公元1618年),塔高39米,木架結構,五級 ... 查看詳情

圓陀角景區

地處啟東市。風景區始建于1998年,位于長江海口北側,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濕地保護區(面積為477.3平方公里)。長江入海紀念碑,是景區最早的建筑,建于1998年,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造型別致,有廊、亭、樓、牌、坊、碑等有機結合。紀念碑的整身是船造型,正對東方,具有動感性。大禹石像,居于風景區中部,高達19.99米,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整個塑像渾厚古樸。寅陽樓,設在風景區東北隅的海堤外邊,取意于“天圓地方”融入天人合一的思想,登樓能觀賞到海上日出之瑰麗、長江落日之壯美。人造湖,占地面積為54500平方米,大湖環抱著大禹塑像基座,碧波蕩漾,游艇穿梭;小湖倒映著具有歐美風格的海濱度假村,景色 ... 查看詳情

狼山

相傳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傳因山形似狼而得名。 宋淳化年間(990-994年)州牧楊鈞覺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為瑯山,后又因山上的巖石多呈紫色,故后人又稱之為紫瑯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瑯”這個雅致的別稱。 狼山原在長江之中,唐代高僧鑒真第三次東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風,北宋時狼山才與陸地漲接。自宋至清陸續興建了廟宇殿塔,總名廣教寺。佛教中狼山為大勢至菩薩道場。現主要景觀有: 山門釋迦殿 進狼山門,即為法乳堂,原為廣教寺的“大雄寶殿”,又稱釋迦殿。 堂內三面瓷磚壁畫是中國自東漢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畫像,為當代著名畫家范曾所作。出大殿西側拾級向上,是一座七級四面的實心磚塔,稱幻公 ... 查看詳情

劍山

劍山為文殊菩薩在南通的道場。文殊菩薩是智慧,知識的化身,又稱為“大智文殊”,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左侍從。 文殊院菩薩臥像: 劍山北門有文殊菩薩臥像一尊,連佛座在內高7.8米,長13.8米,是國內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臥像。整個造型優雅圓潤、古樸莊重、渾然天成,它采用仿青石材料,重金聘請能工巧匠精心雕刻而成。 文殊菩薩是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是第一菩薩。它與普賢、 觀音、地藏菩薩合稱為“四大菩薩”。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與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合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重陽亭: 始稱“玄檐事”,因南通方言“檐”與“陽”諧音,又因落成于九月九重陽節前,故更名為重陽亭,以 ... 查看詳情

黃泥山

東岡建有獅踞亭,是觀日出、聽濤聲的好去處。龍爪巖在黃泥山的最西部,多半浸于江水中,那嶙峋黑褐、凸凹不平的脊石,如龍爪伸進江中,故名。巖頭還建有全國第一座風力發電航標燈。唐代鑒真和尚東渡遇險紀念塔位于黃泥山龍爪巖,塔高7.6米,屹立長江之畔,江流繞塔,驚濤拍岸,江天寥廓,氣象非凡。此塔落成正逢高僧誕辰1310周年,謹以紀念。黃泥山,位于南通市南郊,南通狼山風景區五山(狼山、劍山、軍山、黃泥山和馬鞍山)之一。 查看詳情

軍山

山門 上軍山一般從此入,故稱山門。 山門上“大山門崖”四字,是民國年間所刻,其東石壁有測量海平面的刻記,門西有張謇《氣象臺新路記》一文刻于石上。普陀巖上方舊有一枝庵,為軍山咽喉,山路即從庵前而過。 山門以東: 普陀巖東為大小山茶灣,大灣在東,小灣在西。 普陀巖左(向西)為獅子窟。此處巖穴陡峭而中凹,左右嵬磊凸出如蹲獅,故稱獅子窟。該處舊有水觀庵。往西再上,舊有浮杯庵。 獅子窟南數十步的軍山東南麓,有穿風洞,清虛高曠,形若二門,可南入而西出,又稱石門洞。 山門向西: 自普陀巖稍西上而又東轉,即為劉郎路,為乾隆十二年(1748年)劉名芳所筑。 劉郎路向東的山道旁,有一刻石,上題 ... 查看詳情

梅林春曉(馬鞍山)

位于狼山向西500米處。馬鞍山西坡的梅林春曉是一座具有江南園林風味的建筑群。院內曲徑連接7個亭閣,依山勢起伏聯成一體,造型別致,花木滿園。早春時節,暗香浮動,是賞梅佳處。馬鞍山,位于南通市南郊,南通狼山風景區五山(狼山、劍山、軍山、黃泥山和馬鞍山)之一。交通可從南通汽車站乘13路車至狼山再步行到達。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