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天河景區(浙東大峽谷)

天河風景區總面積達到260平方公里,由近百個景點組成。現已開發了三個景區:大松溪峽谷、雙峰森林公園和水上游覽區。大松溪峽谷幽靜悠長、奇峰怪石林立,飛瀑急流跌宕起伏,被譽為“浙東第一大峽谷”。全長20公里的峽谷九曲十八灣,垂直落差達900多米,峽谷谷底溪旁怪石堆砌,最大的卵石達百余立方米,重千余噸。其中黃板灘、翡翠潭、七色潭、月亮谷是大峽谷里最引人入勝的所在。峽谷擁有一萬多畝天然長綠闊葉林的雙峰森林公園園內林木繁茂,空氣質量相當好,置身其中,頓覺神清氣爽,勞煩立消。天河生態風景區發源于天臺華頂山北麓,位于天臺山脈的中段,景色優美,自古多有文人墨客來此游覽之蹤跡。東漢未年老子降臨授葛玄靈寶經。葛洪隱 ... 查看詳情

東海云頂旅游區

區內山巒聳峙,綠海無邊,層林疊翠,薈萃了許多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麂,建有一級保護動物“云豹”保護區,植物種類繁多,有植物王國之稱。目前一期景區開發的有南入口景區、桃花溪景區和云頂山莊度假區,桃花溪景區(2005年3月批準成立桃花溪森林公園),森林資源豐富,植被保存完好,景區內潭、瀑、峰、巒、壁、竹、木等景觀齊全,主要景點有:喜鵲瀑、美女瀑、東滴水、西滴水、月邊瀑和崇巖峭壁等,以華東楠為主的景觀林更是氣勢雄偉,桃花溪常年流水不斷,清澈見底,五鷹峰雄壯險要。云頂山莊度假區地處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頂盆地,中間是小而奇麗的茶山水庫,有浙東天池之美譽,不遠處最高峰摩柱峰俏然屹立,水庫旁有 ... 查看詳情

蓋蒼山風景區

現已開發利用的旅游景區有“東海云頂”。主要景點有:南腰雙瀑、桃花坪、五鷹峰、觀音巖、仙人洞、黑龍潭、石室、東滴水、西滴水、月邊銀河飛瀑、陶灣、仙人駕橋、金雞巖崗、南北仙洞、三圣巖、石船臺、大小摩柱、仙人棋局及仰天湖、云峰庵等等。從寧海東站乘車行20公里至力洋,轉入茶山林場北行10公里,就到了蓋蒼山景區的入口——桃花坑南腰雙瀑。從公路東入百余米,就能見飛瀑深藏于高巖峽谷之中。由瀑布西側沿新修的探險道攀壁而上,跨過過澗斜橋,北行200余米,就到了氣勢磅礴的雙瀑。進入桃花坪,抬頭北望,五座山峰一字排列,好像展翅飛臨的雄鷹,中峰之鷹頭形態尤其逼真。再細觀東面第一峰的西側,聳立的巨石猶如觀音菩薩的立像,佛 ... 查看詳情

梁皇山

山南麓有建于唐武德年間的梁皇寺(原名崇福寺),清同治十一年改為“拱臺書院”。寺后還有梁源潭、拜經臺、石鑊等景點。沿梁皇寺東首的山路走大約40分鐘,還可在梁王簪欣賞諸多石景。當年徐霞客都贊嘆道:峰榮水連,木秀石奇。梁皇山奇景——山澗大雨:天氣炎熱時,從東南方吹來的海風,被梁皇群山所阻,暖風在群上上空凝結成雨,傾盆而下,所以常有山上大雨瓢潑,山下卻依舊晴空萬里、艷陽高照的奇景出現。小貼士:梁皇山距前童古鎮很近,游玩后可到前童吃飯、投宿。梁皇山位于寧海縣城西面11.4公里的前童古鎮北部邊境。主峰768.2米。明崇禎的《寧海縣志》有這樣的記載:“舊傳梁太清(547—549)末侯景作亂,陳霸先兵起,有王子 ... 查看詳情

強蛟群島

如今,強蛟已建成三千噸級的碼頭,是寧波市的天然良港和海產基地,但亭寨遺址、明清古建筑群及四孤坪道院、小普陀殿宇等古跡依然完好。到這里來旅游,可發思古之幽情,賞海天之美景,品海鮮之佳味,做一回不問世間煩憂的蓬萊仙客歷史:這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島嶼。早在漢代武帝就因此地是海道要沖而設鮚土奇亭。到北宋,以梅妻鶴子為伴的林逋竟對此地發生興趣,在四孤坪建起了八卦形象的太極宮。至明代,這里又浮現海市蜃樓門,整個海隅也因此而取名為蜃海。強蛟群島,位于象山港的尾部,強蛟鎮境內。整個群島由12個島嶼組成,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交通寧波去強蛟,由中巴南站或汽車南站乘班車,至寧海梅林,換乘當地中巴或機動車即達強蛟碼頭,再 ... 查看詳情

前童古鎮

可供游覽的有職寺其居、明經宅、上堂屋、五福臨門、好義堂、名宗祠等完好古宅和老街、民俗博物館、鹿山、石鏡山、孝女湖、柴萬嬰柏、徐霞客古游道等景觀。陳逸飛的遺作《理發師》中,寧海前童古鎮獨占50%以上的鏡頭。職思其居建于清嘉慶年間,為清代舉人童桂林三子童汝寬居宅。這里曾出過三位秀才。紅條石門臺上刻著“量入為出,勤儉持家”的家訓。庭院為四合院二樓木結構,天井寬敞,遍地是用卵石鋪砌的金錢狀圖案,蘊含“金錢鋪地”之意。中堂中空無樓板,正壁上,當年的中舉喜帖尚依稀可辨……五福臨門建于清嘉慶年間。這左右對稱、高聳入云的馬頭墻,俗稱“五岳朝天”,不僅高峻險美,而且有防火擋風的功效。馬頭墻是古代江南富戶官宅威勢的 ... 查看詳情

龍宮古村

進村就能看到的古祠堂,與寧海別處的祠堂建筑設計不一樣。它有前后兩個天井。祠堂的戲臺、兩廊都是精美的雕刻。祠堂中堂現在還掛著長十余米的樹根大龍。村內有育英書院,為寧海北鄉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村內保存較好的古民居中有兩個道地,都是“五世同堂”的。村西北2公里處有龍宮庵,又名集福院,俗呼龍宮大庵,建于明正統九年,現尚存。從村中流過的橋坑中有胸徑5.6米的楓楊龍樹。村前有數道生態壩的龍宮溪是村中最佳的自然景觀。龍宮村所在是一塊高山盆地,周圍排列著五座高山,東南為外崗尖,南為大虎尖,西南為小虎尖,西北為第一尖,東北為四尖頂,南面兩個水口分別有獅子頭和白象頭分居東西。其中第一尖即鎮亭山,在漢代是與姑蘇山、會稽 ... 查看詳情

十里紅妝

一走進藝術館,你就會被琳瑯滿目的館藏展品所感染,仿佛回到了明清時期的江南民間生活:大到床鋪家具,小到針頭線腦,從金銀首飾、衣裳布匹、燭臺燈火、床櫥柜桌、枕箱被帳、冠巾鞋襪、銅盆器皿、瓷漆杯盤、梳洗用具到珠玉珍玩、文房四寶,凡新娘嫁到夫家的生活所需一應俱全。據說當年這些器具在新娘出嫁之日由人抬行,甚至于綿延數里,故稱之為“十里紅妝”。這些館藏家具、漆具的制作年代多為清代,少數延至民國。它們集雕刻、堆塑、繪畫、貼金、泥金、罩漆等工藝于一身,樸素、古雅而富麗,其中的“中國紅”朱砂漆工藝可稱中華工藝之瑰寶,是寧紹地區傳統漆器、雕刻技術的綜合體現。館藏珍品不僅可讓人欣賞體現在器具上的美,其濃厚的人文色彩, ... 查看詳情

壽寧寺

晉義熙元年(405)天竺(古印度)僧人曇猷乘楓槎(楓樹制的筏)從海上東渡,進三門灣白橋港登岸,上岸后,楓槎飄擱對岸,至今稱楓槎山(在港頭寺對面)。當時,曇猷感到口干,四周沒有談水,曇猷以禪杖戳地,白泉涌出,遂建白水庵。寺前今尚存曇猷石和白泉井二古跡。白泉井高出地面1.5米左右,但常年不干枯,村民也以此井做食用井。白泉井又名洗腸井,相傳曇猷之母懷胎,時經蔥園,穢臭犯胎氣,飲了白泉井的水,能除去穢氣。佛門不食蔥蒜等五辛的戒律典故也出于此。此后,曇猷沿寧海白溪進天臺山腹地,陸續創建了永福、柯山、石梁、赤誠、萬年、多寶、廣潤、清居等佛剎。成為天臺佛宗的開山之祖,建寺比天臺國慶寺早100多年(天臺國慶寺建 ... 查看詳情

潘天壽故居

潘天壽年青時自感“無干事之才,只有書畫尚能勝任”,因而在詩、書、畫、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1923年,27歲的潘天壽應聘到上海美專任職,并參與創辦上海新華藝專,培養了許多學生。1928年,他到新成立的杭州西湖藝術院任中國畫系主任,他的才干受到當時已80高齡的吳昌碩的賞識,潘天壽在藝術上也受到吳的影響。1955-1965年間,是潘天壽創作、著論豐盛的10年,這時期他曾任全國美協副主席,1958年榮任蘇聯莫斯科美術研究院名譽院士,文革中受到誣陷與摧殘,1971年9月含冤而逝,時年75歲。后來由國家投資在中國美術學院的院內建有潘天壽紀念館。為紀念潘天壽先生,在寧海城關老城區建有潘天壽廣場,潘天壽中學等。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