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張家港公園

張家港公園位于港城大道西側、沙洲西路南側,屬市區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公園前身是一廢棄窯址,地勢低洼,經挖土造湖擴建而成。園內小城河兩側低地坪,一條有河濱休閑道、索橋、亭臺及浮雕廣場等景觀構筑的親水走廊,成為園中一景。園內還有3座綠滿山頭的土山和寬80米、高20米,總量11000噸的黃石假山瀑布。土山上有3層共380米長的迷宮,迷宮用松、竹、梅等植物材料營造了寧靜悠遠的空間景觀,與氣勢磅礴的瀑布,形成強烈對比。全園以鄉土樹種為主,共計種植喬灌木和花草120個品種,其中喬木有48個品種,胸徑15公分以上的大樹有206株。喬木主要有雪松、香樟、廣玉蘭、垂柳、龍柏、銀杏、合歡等;灌木有杜鵑。 查看詳情

香山景區

景區位于張家港市金港鎮境內,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積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為136.6米。香山集天地之精氣,蘊山水之靈秀。自古以來,香山就是有名的風景旅游勝地,歷來有“香山十八景”之說,有大禹王、姜尚;吳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元代張士誠、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極具價值的人文資源,著名的有唐代詩人蘇東坡為梅花堂題寫堂額。“香山十八景”:包括藏軍洞、梅花堂、桃花澗、采香徑、圣過潭、聽松吟、釣魚臺、洗硯池、石虎門、觀音殿、荷花茶廳、圓寂塔、圣清池、毗陵井、門夜雨、天臺石、歸公洞、烽火臺。其中桃花澗、采香徑等現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藏軍洞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梅花堂”是文化采 ... 查看詳情

采香徑

位于香山東南麓,清乾隆《江陰縣志》載:“由麓而上,曲蹬盤行,攀蘿捫石,足底云生,相傳吳王嘗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徑。”全徑沿山由東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長約五華里,幾乎橫貫了整個香山。徑寬一般為三尺左右,兩旁青松挺立,修篁夾道,奇花競艷麗,異草飄香,景色秀麗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步行在采香徑上,小石林、聽松吟、香山寺、圣過潭等景點一一欣賞于目,當年西施來到這里都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連忘返。交通詳見香山景區交通 查看詳情

香山陵

坐落在香山東麓,占地2.6公頃,1992年清明節前竣工落成。陵園面向正方,三面環山,翠竹抱碑。主要有石碑坊、三孔橋、革命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碑等景點。石碑坊:位于陵園的正面,高8.7米、寬15.4米,坊頂刻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題寫的“香山陵”匾額。三孔橋:長20米、寬8米,拱形,氣貫長虹,又名“貫虹橋”。橋的兩側矗立著兩座群雕,一座是“沙洲農民暴動紀念標志”,一座是烈士群雕。革命烈士紀念館:在烈士群雕兩側建有26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內陳列著革命烈士名錄、事跡介紹、照片和部分實物。烈士紀念碑:園陵正中是一座高19.28米,寬1.8米,頂呈矩形的烈士紀念碑,碑身正面刻有原中共江蘇省 ... 查看詳情

暨陽湖生態園區

位于市區南部,南至市區二環路以南200米,東至金港大道以東200米,北至南苑路與南二環路交叉口范圍。園區建設的總體功能定位是以生態化理念為指導,運用生態技術手段,建成集休閑、娛樂、度假、居住為一體的,極富現代氣息,體現生態園林特色的新城區,并成為長江三角洲旅游圈內的一個新亮點。區內有綠地面積120公頃,水面面積80公頃,并有兒童世界、國際學院、星級療養勝地等。 查看詳情

梅花堂

原坐落在香山竹林,初建于宋代。相傳蘇東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陰友人葛氏邀請,曾數度來梅花堂怡情養生,并題書梅花堂匾額。堂后洗硯池,因東坡洗硯而得名。由于緊靠大小香山間的石虎門古戰場,梅花堂一度遭到戰火破壞。明朝末年,愛山成癖的徐應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并在山上廣植梅竹。清風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觴詠為樂,共賞良辰美景。徐霞客沒有忘情于這段有意義的生活經歷,特寫下5首詩歌并1篇長序,以作紀念。隨著時光流逝,到五十年代后期,梅花堂和洗硯池均已湮沒,四周梅花亦漸漸稀少。近年來,市鎮兩級政府采取措施開發香山旅游資源,梅花堂和洗硯池列入旅游發展規劃中。新的梅花堂是5間仿古建筑,正堂題額集東坡手筆,堂內展 ... 查看詳情

世紀廣場

位于張家港市區人民中路,占地6萬平方米。世紀廣場中心為音樂噴泉和城市浮雕,周圍是以春、夏、秋、冬四季為主題的開敞式景觀庭院和休閑區。廣場布置了背景音響系統,按規范設置了盲道、殘道,并根據各園主題進行了特色綠化,精心設計的廣場燈光系統為港城的夜色增添了又一美麗的風景,是張家港市民工余假日休閑的好去處。 查看詳情

沙洲公園

位于市中心暨陽路和公園路交界處,北臨東橫河,戰地面積5.01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4萬平方米,是一座構思精巧,布局獨特,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江南仿古園林。沙洲公園的布局合理,有牌坊、“滄江八景”浮雕、帶狀人工河、楓華園、黃石堆成的兩座假山以及石舫等,石舫艙上刻有“鑒真東航”四個金字,舫內置唐代高僧鑒真大師銅像。新建有微縮景觀“九寨溝”,曲折貫穿其中,常年流水潺潺,景色宜人。尤為可貴的是保留了老園林區的名木古樹,植有百余個植物品種,其中不乏銀杏、杜仲、重陽木、五珍松、白皮松、金錢松、古櫸樹等,公園大門口的東邊還有一條200米仿古曲折長廊。沙洲公園是1977年7月在原沙洲縣烈士陵園的基礎上擴建,199 ... 查看詳情

藏軍洞

位于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巔的東側,有一石板蓋頂的洞口,約80厘米見方,這就是香山著名古跡——藏軍洞。據史料記載,香山藏軍洞最早大約建于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王闔閭稱霸于諸候,攻越伐楚,大動干戈,出于攻防戰術需要,即在長江之濱的香山、長山一帶挖建了許多藏軍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軍洞發現大量具有春秋戰國時代特征的幾何紋陶器和紅陶器,證實了這一歷史記載。據考證,藏軍洞為坑道式A字型結構,上窄下寬,兩壁皆用塊石壘徹而成,內高5—10米,底部南北之間寬4—5米,東西之向呈隧道形,進深25米。香山藏軍洞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一是每3座藏軍洞編成一組,成品字形排列,較為規則,共有9組,且每 ... 查看詳情

弘濟橋

位于鹿苑古鎮(現塘橋鎮)東街,該橋相傳由僧弘濟募資建造而得名,又稱鹿苑大橋。建于明天啟五年(1625年)。橋全長33.5米,寬3.55米,由三個拱形構成。拱圈為花崗石,采用縱聯分節并聯結構。東臺階27級,西臺階20級,中孔橋高6.35米,跨度11.5米。欄桿南側為青石,北側為花崗石。東西走向,橫跨三大浦。橋北側,有明代尚書錢謙益書“弘濟橋”三字。大橋歷360余年,除兩端橋口被泥淤塞外,仍堅固如舊。交通可乘201、211公交。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