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般若泉

般若泉位于梵仙山北麓,殊像寺東側,風林谷出口處,緊挨石涼公路,周圍有一片楊樹風景林。般若是梵文音譯,意為智慧。般若泉,就是說飲了泉水能增加智慧。般若泉,亦稱萬歲泉。傳說,康熙皇帝上五臺山,煮飯喝茶用的都是般若泉水,故名。歷代班禪、達賴朝五臺山,都要派專人到般若泉取水飲用。歷史上,五臺山各寺院來了貴客,都要派小和尚專程取水沏茶。五臺山傳言,般若泉三九嚴寒天不凍,冷泉水也能沏起茶來,在五臺山用其它水沏茶,喝得多了會感到肚脹,用般若泉水沏茶,喝得越多越舒服。有關部門對泉水進行了化驗,確認屬于優質礦泉。一些專家還認為可治許多疑難疾病。 查看詳情

靈鷲峰

靈鷲峰是五臺山臺懷鎮內的一座名山,往往作為五臺山的代稱。靈鷲一詞,來源于古印度。古印度有一座山,因山形似鷲,山中又多鷲,認為有靈氣,稱為靈鷲山,略稱靈山。傳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曾在山中居住和說法多年。所以佛教中的許多傳說與此山有關。靈鷲山往往成為佛的代名詞。中國佛教信徒為了宣揚本教,許多名僧便將自己的修持之處附為靈鷲。 查看詳情

梵仙山

梵仙山位于臺懷鎮南,距五臺山大白塔1公里左右。梵仙山,又名飯仙山。飯仙二字據說是康熙皇帝金口御封的。此山風光秀麗,號稱“小南臺”。夏秋之季,站在山腳仰望,只見漫山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林木茂密,姹紫嫣紅,爛漫錦繡,萬綠叢中一點紅,寺廟就建立在山巔,隱藏在郁郁蔥蔥的林木中間。 查看詳情

翠巖峰

五臺山中臺名翠巖峰,位于臺懷鎮西北10公里,海拔2894米,臺頂平廣,面積200余畝。臺頂巨石累累,即所謂“龍翻石”。中臺頂氣候嚴寒,變化多端,一年有8個月降雪,最低氣溫常常降至-45℃。夏季時晴時雨,經常出現山下傾盆大雨,山上紅日當頭的奇景。五臺氣象站就建在中臺頂上。 查看詳情

掛月峰

五臺山西臺名為掛月峰,位于臺懷鎮西13公里,海拔2773米,臺頂平如掌,面積300余畝。每當明月高照,掛月峰一帶山泉潺潺,頗有詩情畫意的境界,月墜峰巔之際,恰如懸鏡。在西臺頂上賞月,別具一格。臺頂有座石砌的法雷寺,供獅子文殊。寺北有個天然水池,直徑約10米。池北有泉,長、寬各約1.5米。 查看詳情

錦繡峰

臺頂象倒立的藻瓶,周圍1里,細花雜草布滿了整個山巒,猶如綠色的地毯。這里有罕見的“金蓮”、“日菊”和名貴的“銀盤蘑菇”。每年芒種過后,盛夏來臨,來自各地的騾馬牛羊聚集山上,牧民們的歌聲回蕩在山谷中,動人心弦。五臺山南臺名為錦繡峰,位于臺懷鎮南12公里,海拔2485米,面積200余畝。 查看詳情

佛母洞

洞分內外兩洞,外洞大而明,內洞小而幽,中間有一個扁圓形孔穴相通。內洞中,可以容納五至七人。內洞的洞壁上山巖經水溶化,產生許多乳石及石筍,夾有各種色質,猶如人體心肝五臟,洞形又呈葫蘆形狀,后人稱為母腹。佛教宣揚進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復出小洞就是洗掉人生一切煩惱,獲得無上歡樂幸福。外洞為寬敞,明亮。佛母:是指釋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她是古印度天臂國善覺王的女兒,迦毗勻衛國凈飯王的第一夫人。佛母洞是供奉釋迦牟尼的石灰巖洞,坐落在南臺東南支脈接近山頂的地方。按佛經說釋迦牟尼亦名千佛,故洞又被人們稱為千佛洞。交通從臺懷鎮寺廟集群區出發,順清水河下走10公里,到白云寺,轉而入西谷口,穿溝登 ... 查看詳情

望海峰

五臺山東臺名為望海峰,位于臺懷鎮東10公里,海拔2795米,面積100余畝,臺頂曾建有望海樓。 夏日天氣晴好時,黎明登臨其上,可見云海盡頭的紅日噴薄而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詩人趙樸初,1981年登臨東臺時曾即景詠詞:“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云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查看詳情

葉斗峰

五臺山北臺名為葉斗峰,以驚險取勝,位于臺懷鎮以北5公里,海拔高度為3058米,面積達400余畝,是五臺山中之最高峰,也是華北地區最高峰。臺頂氣候異常寒冷,通常9月見雪,4月解凍,臺背陰面有常年不化的冰雪,稱之為“萬年冰”。 查看詳情

殊像寺

位于臺懷鎮南的鳳林谷口,距塔院寺和萬佛閣只有500米左右。殊像寺始建于元代,是五臺五大禪林之一,也是五臺十大青廟之一。全寺占地6400平方米,共有殿堂50余間。文殊閣是寺內的主要建筑,殿闊五間,進深三間,是五臺山臺懷中心區最大的殿宇殿。大殿內有文殊菩薩塑像,高約9.3米,面容寧靜,生動傳神。殿內三面墻壁上繪有五百羅漢圖,活脫脫就是一幅佛國世界圖。 查看詳情